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轼书画欣赏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文学上,苏轼的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在书法上,苏轼是“苏黄米蔡”宋四大家之首,他不仅具有个性鲜明的书法风格,对后世的书法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书法理论上也有重大贡献,更重要的是他倡导出一代尚意之风,注重自我精神的体现和情感的宣泄,追求一种高度自由化的创作状态,开创了“宋人尚意”的新风。
关于苏轼的书学渊源,黄庭坚曾如是评价:“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似柳诚悬。中岁喜学颜鲁公,杨风子书,其合处不减李北海。至于笔圆而韵胜,挟巧仿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轼的书法,是深受前人影响的,他学习过李邕、徐浩、颜喜卿、柳公权等人的书法。苏轼中年深受颜真卿书法的影响,曾说:“诗止于杜子美,书止于颜鲁公。”他在颜真卿书体革新精神影响下,努力汲取颜书和毕中的养分,取众家之妙,与笔墨酣畅中求天真平淡,不计较点画位置,不在乎肥瘦得失,更重才学情感的宣泄。
宋代,苏轼,《赤壁赋》,绢本,24.57cm×251cm
从书法造型上看,苏轼书法有以下特点:一是丰腴饱满,遒劲姿媚;二是字型偏扁,取欹侧之势;三是用笔上的偃卧手法。以上三点,构成了苏轼书法的独特风格。苏轼书法诸体皆善,然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也是最能体现宋人“尚意”书风特色的,便是他的行书。 而他的行书所得到的一个质的飞跃,是在黄州。黄州时期的书法是东坡向“尚意”书风过度的最重要转折点,也是他艺术创作的最高峰。这一时期的著名作品有《杜甫桤木诗》、《黄州寒食帖》、《前赤壁赋》等。其中又尤以《黄州寒食帖》最为精彩,被誉为是继王羲之《兰亭序》和颜真卿《祭侄文稿》之后的孝棚纤“天下第三行书”。此帖英姿豪迈,超神入化,东坡愤懑沉郁的心情,在无意于佳的状态下,任情恣性的挥洒,出奇制胜的达到了笔法的崎侧纵横,有如神助。其点画坚实肯定,沉着凝重,笔势偃侧但不拖沓,涩而能达,滞中有畅。字形多成横势,有“石压蛤蟆”之感。章法上,起首的几排小字,节奏平缓,接着行笔速度加快,字形逐渐变大,行距或宽或窄,字距或大或小,最后一排独立成行的小字,与起首遥相呼应,浓郁的墨色,散发着奕奕神采。
苏轼在书法笔画方面追求骨力遒劲,血肉饱满。他在《论书》中提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 苏轼认为书法艺术一定要有精神、气力及生气、骨肉、饱酣笔墨。展示其淋漓的血气,这五者缺一,就不是成功的书法艺术品。他把“神”放在第一位,也就把追求意境的美放在形体表现之上,对后来的书法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苏轼对魏晋以为形成的以人品论书的风气,也是持怀疑态度的。
苏轼倡导的“尚意”书风,对宋代及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所倡导的书法观念,影响了一代世人,并且他与其后的黄庭坚、米芾等人一起掀起了“尚意”书风的大旗,苏轼的书法成就为中国书法增添了灿烂一笔。
绘画方面,苏轼擅长画墨竹,且绘画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序的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而且明确地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对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绘画作品欣赏:
枯木竹石图
古木怪石图又名《木石图》,是苏轼现存绘画作品中最为可信的一件作品,北宋文人“墨戏”的代表作。本图无款,据画刘良佐、米芾题诗,以及宋人记载苏轼的画风看,被认定是苏轼的作品。《枯木怪石图》展现了苏轼的人生哲学。画中绘有一枝枯木,虬屈的姿态有如扭曲挣扎而生的身躯,显示出了无穷的活力,气势雄强。树脚下有一怪石,石状尖峻硬实,石皴却盘旋如涡,方圆相兼,既怪又丑,似快速旋转,造成画面的运动感,更能显现出此石顽强的生命力。
画面左画一怪石,谓其怪,我依其石身上满勾的圆形弧线,当作石之纹理看去,怎么也无法弄明白其结构。右边是石旁穿出的一株古木,枝头枯杈,极似一组左右分叉的鹿角,但是也有奇处,就是虬曲之树身,到上方竟然转了一个圆圈,见所未见。连米芾也觉得“怪怪奇奇无端”。
待读到东坡的论画诗:“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这才有点明白,原来苏东坡本就无意写实。联想到他极为推崇的表亲文同也好画“S”形的“纡竹”,意在表达虽遭倾轧但仍挣扎向上的心志,那么东坡画的树干被压向下却又转弯向上,是否也有所寄托呢?东坡一生屡遭挫折和打击,其思想中儒、道、佛的影响都非常深刻,他又崇尚“意气”,那么在画中有所寄托也在情理中。从笔墨上看,画中无论怪石的纹理还是古木的枝干,以功力深厚的中锋运笔,线条弧曲劲挺,十分优美,分明是北宋的时尚。
而选择古木怪石为题材,在当时也不多见,其意似在弘扬其倡导的“士人画”的“萧散简远”、“古雅澹泊”的境界。影响所及,进入元代,枯木竹石也如墨竹画似的成为文人热衷的画题。本幅画两侧藏印记12方:文武师胄芾章、黔宁王子子孙孙永保之、双桧堂鉴定真迹、适量斋、清白传家、右宜子孙、宗道画印等,又有3方文字难辨。
宋代,苏轼,《墨竹图》团扇图页,42cm×46cm
苏轼 石竹神品 立轴 水墨绢本
《石竹神品》整图以一竹为主角,从地而起至于顶部,突显其高耸。旁生几株小竹子,前面的叶子用浓墨挥洒,后面的叶子采用淡墨,层次分明,疏密得当。竹子背后矗立一怪石,用大写意写出石头的形状,再施以淡墨渲染,阴阳相背画出石头的体积感,水墨淋漓,充分体现苏轼的论画格调: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序束缚。图中题款甚多,均出自历代名手,可见苏轼的画作深受后人的认同与喜爱。
苏轼 《潇湘竹石图》
《潇湘竹石图》纵28厘米,横105.6厘米,绢本。图本身有湘中杨元祥之题,拖尾有叶、钱复、等元明题跋凡二十六家。题跋文字三千余言,始于元惠宗元统甲戌年(1334年),止于明世宗嘉靖辛酉年(1561年)。《潇湘竹石图》构图奇特,匠心独运,长卷式构图,高度的艺术概括使画面充满张力,使人在“窄窄画幅”内如阅千里江山,这是以竹石寄托文人精神情怀的中国文人画典范之作。
苏轼绘画作品较少,书法作品较多,后期会专门整理苏轼各书法作品供大家欣赏学习。
感谢收看,阳阳说画致力于为您呈现精美画卷。
欢迎收藏转发,如有问题欢迎在评论处留言。
谢谢!
-
匿名2023-09-05 09:15:01让不禁感叹真爱的伟大。
-
一、2012年硬笔书法7级考试题目及内容 硬笔6-7级 命题创作:楷书一件,其他字体一件,书写内容相同,字数各80字左右(用8开共2页的考试专用纸考试,第1页为誉歼84个方格,第2页为横条格)。
-
谁能告诉我“取经唯诚,伏怪以力”是什么意思啊 只有靠一片诚心方可取得真经,收野耐服妖魔鬼怪需要用法力。 这是在《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居的一副对联,形象地体现了《西游记
-
《松鹤延年图轴》清虚谷纸本设色纵184.5厘米横98.3厘米此图是极为潇洒豪放的写意画,与常见的以松、鹤为题材的作品不甚相同。画面斜出构图,坡上野菊丛生,十分繁茂,凸现出勃
-
一、一篇阅读,尽快回答··谢谢 1 中心论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要想取得伟大的成就,必须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2 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利用时间的人,时间给他的就多;不能利用时间的人,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