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国学 > 艺术词典

王轩的人物生平

时间:2023-06-12 14:13:52 浏览: 152 作者:笔墨纸砚网

王轩的人物生平

王轩先辈是大商人,祖父王楷苏是乾隆巨人。王轩幼年家道衰落,生活贫困,但他刻苦博学汪余,喜“说文”,通“三礼”,学金石,学地理,又钻算术。道光中举人,同治中进士,官晋五品。他的考卷曾被视为样板,大学士祁隽藻读到他的文章后感慨地说:“石州(即张穆)后期有人!”经祁保荐,配销王轩在军机处记名,在兵部任职十年。同治八年(1869),王轩被怀疑为倭仁同党排挤离京,应河东道杨宝臣之聘,主持运城宏运书院。光绪三年(1877),钦差阎敬铭向巡抚曾国荃推荐王轩可以重任。他于是赴并总纂山西省志,并主晋阳书院。光绪八年,巡抚张之洞、学使王仁堪在省城创立令德堂,聘他任总校。晚年他辞退晋阳书院移往令德堂,光绪十三年(1887)病逝,终年六十五岁。

王轩修志吸取各省新志的长处,制订新的体例,分为六门:“图”以辩方,“谱”以序世,“考”以稽古,“略”以纪今,“纪”以叙事,“录”以存人。打破了恒星十二次分野的陋说,创立经纬日晷度。这种新体例的开创,当时就受到朝野赞许。王轩修志不仅总览全编,而且像太原、河东部分,大都是他亲自纂稿,其中《山西疆域沿革图谱》还印成单行本,影响甚大。志稿经他亲手校对,已刊五十多卷。以后的任务托付同事杨笃完成。

王轩擅长作诗,他的诗被沈秉成《咏楼盍簪集》选入有二卷之多,还曾被钱塘举人符保森选入《雅正续选》,符保森借钱资助,使王能捐培陵游纳为主事。京城老辈叶名沣、杨保臣,同行张之洞、潘祖荫、孙衣言、沈秉成等几十人都同他唱和。翰林院检讨董文焕兄弟三人都从他学习诗法。王轩书法宗颜柳,行草宗王羲之,兼法傅山,朝鲜使臣也爱好他的篆籀。

三代帝师祁隽藻的资料。

祁隽藻史传

祁隽藻(1793年7月11日―1866年),字叔颖,号淳甫,因避讳穆宗载淳之讳改号为实甫,晚号观斋、息翁、间叟。山西寿阳平舒村人。 祁隽藻生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五朝,于同治五年(1866年)病逝,终年七十激神枝四岁。祁隽藻为寿阳祁氏第十六代裔孙,是祁韵士的第五子。他二十二岁中进士,曾官至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正一品),是当时晋人在朝中居官最高最久者。他曾为三代皇帝授课:道光年间,他在翰林院任侍讲学士,经筵讲官,为道光帝讲习经书;咸丰帝年间,他为体仁阁大学士兼任讲官,为咸丰帝讲治国方略,授用人之道;同治年间,他在弘德殿为同治帝授课,朝夕纳诲启沃。所以,人们称他为“三代帝王师”。一个人一生能为三代皇帝授课,实乃罕见。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六月初四日(7月11日),祁隽藻出生于北京城南宣武门外铁门官舍,当时其父祁韵士正复校文渊、文源两阁《四库全书》。祁隽藻自幼聪明过人,他四岁开始识字,六岁入家塾,十岁写作文,读书过目不忘,被人们誉为神童。十二岁时,祁隽藻赋《春草诗》以见志。嘉庆九年(1804年),祁韵士因宝泉局亏铜案发,被牵连逮问治罪,祁隽藻随侍狱中读书,后祁韵士被发配伊犁,他只好和母亲兄弟们回到寿阳平舒老家。母亲刘夫人为把儿子们培养成人,先后特邀名师为他们讲解诸经四书。母亲对儿子的学业要求相当严格,据说在祁隽藻十五岁那年,参加县里的考试,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考中秀才。当祁隽藻兴高采烈地把中秀才的消息告诉母亲时,母亲却告诉他,学无止境,你刚中个秀才就如此得意,向人眩耀,日后还会有什么大的出息。祁隽藻深知母亲的良苦用心,自此,再不自满。此事被后人传为佳话,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给他儿子写信,让其努力学习瞎培,就引用了这段故事。 祁隽藻十八岁参加了省里举行的乡试中举人。 嘉庆十九年(1814年),二十二岁的祁隽藻赴京参加会试中进士,因成绩优异,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嘉庆二十年(1815年),其父祁韵士逝世,祁隽藻守孝三年。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四月,祁隽藻被授翰林院编修,从此步入仕途。 道光元年(1821年)三月,祁隽藻奉旨入值南书房行走。道光三年(1823年)任湖南学政。学政是清代各省管理学校教育事务的官员,其位在巡抚后,由朝廷亲自派任。他在任学政期间,废除了新生红卷陋规,重新恢复童生复试黎明入场的惯例,并取消了考生所交的选拔优生试卷费,受到了湖南人民的称颂。道光十二年(1832年),祁隽藻“由庶子连擢侍讲学士、通政司副使、光禄侍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一岁中凡四迁”,从正五品官一跃升到从二品的六部副长官。 道光十四年(1834年),祁隽藻因母逝回寿阳老家守孝,期间著《马首农言》。道光十六年(1836年),守孝终,回朝任兵部右侍郎,后转任左侍郎。道光十七年(1837年),调任户部右侍郎并简放江苏学政。他到江苏后,奉旨严禁鸦片烟,撰写《新乐府》三章,刊示各地,痛陈鸦片烟之害,对当时的禁烟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他明敏针对当时江苏学子重文轻德,在考试中词章之学甚多,根底之学甚少等问题,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重刊了宋本《说文系传》,刊发了《朱子小学》,遵旨恭书《圣谕广训》等,以加强基础知识和德行的教育。他还针对各州书院简陋考棚少而考生多的问题,增修了考棚,重修了常州书院,为发展江苏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年九月,祁隽藻调补吏部右侍郎。十二月,补授都察院左都御史。 道光二十年(1840年),祁隽藻奉旨和刑部侍郎黄爵滋赴福建视察海防建设及禁烟事宜。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后,他上书道光帝“一、建议闽浙总督宜驻泉州督办防务,因为英国的武装船只大多停泊在漳州和泉州海域,泉州为扼要之区,所以总督每岁暂住泉州,督办防务,非常必要。 二、建议将福建沿海的炮台改为炮墩。三、建议朝廷应重视海战,制造可与英军抗衡的大船大炮。四、查禁烟贩,惩治汉奸。五、禁止漳州、泉州两府行使夷钱,凡有夹带或私铸者均要治罪。”这些建议切中时弊,得到道光帝认同,并颁旨施行。二月,补授兵部尚书。七月,英军进犯厦门,被闽浙总督邓廷桢击退,邓廷桢上折报告战况并保奏立功将士,但朝中的妥协派却诬蔑他是虚报战况,欺瞒邀功。道光帝又命祁隽藻核查厦门战况,通过认真调查,祁隽藻用确凿的证据证明邓廷桢所奏属实,从而揭露了妥协派的诬蔑,保护了抵抗派将领。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祁隽藻调任户部尚书,九月,被命为军机大臣。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正月,任经筵讲官,为皇帝研读经史。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祁隽藻和兵部尚书文庆前往天津调查长芦盐运使陈鉴挪用盐税案。查清事实后,撤职查办了陈鉴,整饬了盐政官吏,改革了长芦盐务章程,从而使清朝的盐政管理有所改善,清廷的财政收入也有所增加,此举被时人称为救时良策。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祁隽藻主持户部筹办恢复海运。次年,海运恢复,从此,海运成为清朝重要的运输方式,也使京城供养的困难得以解决。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二月祁隽藻任上书房总师傅,七月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管户部三库事务。十月,奉旨会同陕甘总督琦善查办已革职的岷州知州陈昌言揭发总督布彦泰案,经查核,陈昌言所奏为诬告,祁隽藻即上奏皇帝降旨遣戍诬告者陈昌言到新疆充当苦差。办案完毕后,奏请返京,同时奏请皇帝恩准其顺便回寿阳老家为先祖上坟扫墓。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二十二日,祁隽藻途经山西介休,闻道光帝驾崩。于是,匆忙返京,途中路过寿阳老家而未入家门探望,便直奔京师。 道光帝去世后咸丰帝即位,六月,授祁隽藻为体仁阁大学士(大学士为清朝内阁主官,正一品,是最高品秩文职官员),仍管户部。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帝广开言路,采纳百官谏言,锐意图治。罢免了穆彰阿、耆英、琦善等对外妥协的大臣,起用了林则徐、姚莹等名臣,任命祁隽藻为首席军机大臣,兼管户部事务。祁隽藻成为当时左右枢务的重臣。 祁隽藻

咸丰二年(1852年)祁隽藻爵太子太保衔。就在这一年,咸丰皇帝对主要官员的政绩进行了评估,对祁隽藻的评价是:“在军机处行走有年,实力匡襄,殚精竭虑。自军兴以来,夙夜在公,勤劳倍著。”咸丰三年(1853年),上临雍充进讲官。在此期间,他向咸丰帝提过许多建议,当时有的大臣奏请开厘捐,他认为厘捐损害百姓利益,不宜开征。有人提出铸大钱,他上奏罢铸。他事事以国以民为重,对咸丰帝影响很大,为维持清朝政局稳定起了一定作用。是年正月三十日,祁隽藻六弟祁宿藻在太平军围攻南京城时,因守城劳瘁呕血而殒。祁隽藻得知后感愤时事,旧病剧增,屡请假医治,但效果不佳。咸丰四年春,感到左肋涨痛,气喘头晕。七月,患感冒,不寐少食,晕眩益甚。秋季又染痢疾,头部生疮,久病不愈,故奏请皇帝允其致仕。 祁隽藻致仕后,一些爱国忧民的官吏,特别希望祁隽藻能复出。咸丰九年(1859年),何子贞在和祁隽藻的《谏草堂》诗中写道:“寿阳相国人伦宗,谓此振兴关圣道。”同年,徐继畲在寄《呈寿阳相国二首》诗中写道:“共祝温公无返洛,且看裴公再扶唐。”他将去职的祁氏,比作裴度和司马光,坚信祁隽藻能象他二人一样再度出山,鼎力匡扶社稷。 祁隽藻致仕后,仍十分关心国家大事,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进犯天津,直逼京师。咸丰皇帝率大臣准备逃往热河,祁隽藻得知后,密疏切谏,指出热河只适于暂停,不宜久留,而关中地理位置重要,可进可退,适宜建都,所以皇帝应往关中而不应去热河。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在热河病逝。六岁的皇太子载淳继位,慈禧太后联络恭亲王奕欣发动“祺祥政变”。慈禧、慈安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定年号“同治”,载淳即同治帝。同治即位后,起用旧臣,当年十月二十一日在寿阳老家养病的祁隽藻接到上谕:“大学士祁隽藻,忠清亮直,学问优长,著即来京,听候简用。”十一月,祁隽藻先派子祁世长赴京向皇上恭递了《陈时务疏》折,向皇帝献治国安邦之道。此疏陈时政六事:一曰保护圣躬,以崇帝学;二曰绥辑民心,以清盗源、;三曰重守令,以固民心;四曰开制科,以收人才;五曰速剿山东、,河南贼匪,严防山西、陕西要隘,以卫畿辅;六曰敦崇节俭,以培元气。言词恳切诚挚,被上采纳,并予以施行。这年十二月,以大学士衔补授礼部尚书。 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六日,祁隽藻从寿阳老家返回京城,奉慈禧、慈安两宫皇太后的旨意,在弘德殿教授年仅七岁的皇帝读书,同时为同治皇帝授读的还有前任大学士时管理工部事务的翁心存、工部尚书倭仁、翰林院编修李鸿藻等,而祁隽藻为领班老师。为同治帝授读期间,祁隽藻竭诚进讲,授皇帝治国安邦之道,博得了两宫皇太后的赞赏。十二月慈禧太后赐“夙夜寅清”匾予祁隽藻。同治三年(1864年)十二月,同治皇帝书赐“美意延年”匾一面,予以褒奖祁隽藻。就在这年,祁隽藻头晕病复发,并且腹泻,便奏请开缺,皇上只准其开缺礼部尚书,以大学士衔仍在弘德殿行走。同治四年(1865年),七十三岁的祁隽藻自春季以来一直多病,八月八日,奏请停全俸致仕。皇上准开弘德殿差,以大学士致仕,仍食全俸。同治五年(1866年)春季时,祁隽藻精神尚好,夏季食欲不振,八月病情加重,但他仍不忘国事,在病中得句云:“病久岂忘忧世念,梦中还有荐贤心。”九月初四日,命子世长具笔墨,题一绝句:“天子临轩选异才,八方平定物无灾。上元事业十年后,定有贤豪应候来。”写完后瞑目不语。九月十二日(10月22日)未时逝世,终年七十四岁。 祁隽藻为官一生,受过皇帝的奖赏二十余次、受赠物品达百余件,被世人誉为晚清一代名相。在他逝世后,皇帝给予极高的评价,“予告大学士祁隽藻学粹品端,忠清亮直,加恩晋赠太保,谥文端,照大学士例赐,入祀贤良祠。”兵部主事王轩为祁隽藻撰写了挽联:“河山壮三晋,萃汉儒名物,宋儒名理,而为名臣,中外咸知如圣喻,所云名世乡邦并司马;冠冕尊四朝,统侨古遗爱,Z古遗直,而遗老,亲贤不避宜夫子,只叹遗徽家世继黄羊。”世人评论他一生忠君、勤政、爱民、崇俭,是官吏楷模。 祁隽藻

祁隽藻不仅是晚清政坛上的一位名臣,他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且他还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在近代学术史上有突出的贡献。他撰写的《马首农言》是祁隽藻于1834年因母逝回寿阳平舒老家守孝期间,在留心农事,访问乡民,深入研究当地气候、耕作、水利、畜牧、赋税等情况基础上而作,是清朝后期一部重要的区域性农学著作。他精通经书,提倡汉学与宋学并重,倡导经世致用之学,并身体力行。他曾组织学者俞理初、苗先路、李申耆、张穆、何绍基及何秋涛等人校刊过《说文系传》和《朱子小学》,编纂过《春秋左传读本》,他批注过《三国志・魏书》,他的著作有《谷曼谷九亭诗集》、《祁大夫字说》、《皇朝谥法考》、《十三经断句考补》、《京口山水考》及《勤学斋笔记》等二十余部。此外,他还为父亲祁韵士,清代早期学者顾炎武、阎若琚,好友张穆、程春海等名人刊刻了年谱和他们的遗作,使大量珍贵史料得以保存和流传。 祁隽藻还是一位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一生集诗近3000余首,自编《谷曼谷九亭集》十二卷,《谷曼谷九亭后集》十二卷,被人尊为道光年间诗坛领袖。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称“祁文端为道、咸间巨公工诗者。”刘禺生撰《世载堂杂忆》说“当时都下以名高位重之祁隽藻、陶澍、张洋河等为领袖,芸集都下。”对他在京都诗坛的地位作了肯定。祁隽藻的书法由小篆入真行,出颜柳,参以山谷,深厚遒劲,自成一格,论者谓达到“大书深刻”之绝诣,有“为一时最,人共宝之”之赞誉。

祁隽藻史传

祁隽藻(1793年7月11日―1866年),字叔颖,号淳甫,因避讳穆宗载淳之讳改号为实甫,晚号观斋、息翁、间叟。山西寿阳平舒村人。 祁隽藻生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五朝,于同治五年(1866年)病逝,终年七十激神枝四岁。祁隽藻为寿阳祁氏第十六代裔孙,是祁韵士的第五子。他二十二岁中进士,曾官至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正一品),是当时晋人在朝中居官最高最久者。他曾为三代皇帝授课:道光年间,他在翰林院任侍讲学士,经筵讲官,为道光帝讲习经书;咸丰帝年间,他为体仁阁大学士兼任讲官,为咸丰帝讲治国方略,授用人之道;同治年间,他在弘德殿为同治帝授课,朝夕纳诲启沃。所以,人们称他为“三代帝王师”。一个人一生能为三代皇帝授课,实乃罕见。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六月初四日(7月11日),祁隽藻出生于北京城南宣武门外铁门官舍,当时其父祁韵士正复校文渊、文源两阁《四库全书》。祁隽藻自幼聪明过人,他四岁开始识字,六岁入家塾,十岁写作文,读书过目不忘,被人们誉为神童。十二岁时,祁隽藻赋《春草诗》以见志。嘉庆九年(1804年),祁韵士因宝泉局亏铜案发,被牵连逮问治罪,祁隽藻随侍狱中读书,后祁韵士被发配伊犁,他只好和母亲兄弟们回到寿阳平舒老家。母亲刘夫人为把儿子们培养成人,先后特邀名师为他们讲解诸经四书。母亲对儿子的学业要求相当严格,据说在祁隽藻十五岁那年,参加县里的考试,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考中秀才。当祁隽藻兴高采烈地把中秀才的消息告诉母亲时,母亲却告诉他,学无止境,你刚中个秀才就如此得意,向人眩耀,日后还会有什么大的出息。祁隽藻深知母亲的良苦用心,自此,再不自满。此事被后人传为佳话,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给他儿子写信,让其努力学习瞎培,就引用了这段故事。 祁隽藻十八岁参加了省里举行的乡试中举人。 嘉庆十九年(1814年),二十二岁的祁隽藻赴京参加会试中进士,因成绩优异,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嘉庆二十年(1815年),其父祁韵士逝世,祁隽藻守孝三年。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四月,祁隽藻被授翰林院编修,从此步入仕途。 道光元年(1821年)三月,祁隽藻奉旨入值南书房行走。道光三年(1823年)任湖南学政。学政是清代各省管理学校教育事务的官员,其位在巡抚后,由朝廷亲自派任。他在任学政期间,废除了新生红卷陋规,重新恢复童生复试黎明入场的惯例,并取消了考生所交的选拔优生试卷费,受到了湖南人民的称颂。道光十二年(1832年),祁隽藻“由庶子连擢侍讲学士、通政司副使、光禄侍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一岁中凡四迁”,从正五品官一跃升到从二品的六部副长官。 道光十四年(1834年),祁隽藻因母逝回寿阳老家守孝,期间著《马首农言》。道光十六年(1836年),守孝终,回朝任兵部右侍郎,后转任左侍郎。道光十七年(1837年),调任户部右侍郎并简放江苏学政。他到江苏后,奉旨严禁鸦片烟,撰写《新乐府》三章,刊示各地,痛陈鸦片烟之害,对当时的禁烟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他明敏针对当时江苏学子重文轻德,在考试中词章之学甚多,根底之学甚少等问题,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重刊了宋本《说文系传》,刊发了《朱子小学》,遵旨恭书《圣谕广训》等,以加强基础知识和德行的教育。他还针对各州书院简陋考棚少而考生多的问题,增修了考棚,重修了常州书院,为发展江苏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年九月,祁隽藻调补吏部右侍郎。十二月,补授都察院左都御史。 道光二十年(1840年),祁隽藻奉旨和刑部侍郎黄爵滋赴福建视察海防建设及禁烟事宜。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后,他上书道光帝“一、建议闽浙总督宜驻泉州督办防务,因为英国的武装船只大多停泊在漳州和泉州海域,泉州为扼要之区,所以总督每岁暂住泉州,督办防务,非常必要。 二、建议将福建沿海的炮台改为炮墩。三、建议朝廷应重视海战,制造可与英军抗衡的大船大炮。四、查禁烟贩,惩治汉奸。五、禁止漳州、泉州两府行使夷钱,凡有夹带或私铸者均要治罪。”这些建议切中时弊,得到道光帝认同,并颁旨施行。二月,补授兵部尚书。七月,英军进犯厦门,被闽浙总督邓廷桢击退,邓廷桢上折报告战况并保奏立功将士,但朝中的妥协派却诬蔑他是虚报战况,欺瞒邀功。道光帝又命祁隽藻核查厦门战况,通过认真调查,祁隽藻用确凿的证据证明邓廷桢所奏属实,从而揭露了妥协派的诬蔑,保护了抵抗派将领。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祁隽藻调任户部尚书,九月,被命为军机大臣。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正月,任经筵讲官,为皇帝研读经史。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祁隽藻和兵部尚书文庆前往天津调查长芦盐运使陈鉴挪用盐税案。查清事实后,撤职查办了陈鉴,整饬了盐政官吏,改革了长芦盐务章程,从而使清朝的盐政管理有所改善,清廷的财政收入也有所增加,此举被时人称为救时良策。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祁隽藻主持户部筹办恢复海运。次年,海运恢复,从此,海运成为清朝重要的运输方式,也使京城供养的困难得以解决。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二月祁隽藻任上书房总师傅,七月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管户部三库事务。十月,奉旨会同陕甘总督琦善查办已革职的岷州知州陈昌言揭发总督布彦泰案,经查核,陈昌言所奏为诬告,祁隽藻即上奏皇帝降旨遣戍诬告者陈昌言到新疆充当苦差。办案完毕后,奏请返京,同时奏请皇帝恩准其顺便回寿阳老家为先祖上坟扫墓。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二十二日,祁隽藻途经山西介休,闻道光帝驾崩。于是,匆忙返京,途中路过寿阳老家而未入家门探望,便直奔京师。 道光帝去世后咸丰帝即位,六月,授祁隽藻为体仁阁大学士(大学士为清朝内阁主官,正一品,是最高品秩文职官员),仍管户部。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帝广开言路,采纳百官谏言,锐意图治。罢免了穆彰阿、耆英、琦善等对外妥协的大臣,起用了林则徐、姚莹等名臣,任命祁隽藻为首席军机大臣,兼管户部事务。祁隽藻成为当时左右枢务的重臣。 祁隽藻

咸丰二年(1852年)祁隽藻爵太子太保衔。就在这一年,咸丰皇帝对主要官员的政绩进行了评估,对祁隽藻的评价是:“在军机处行走有年,实力匡襄,殚精竭虑。自军兴以来,夙夜在公,勤劳倍著。”咸丰三年(1853年),上临雍充进讲官。在此期间,他向咸丰帝提过许多建议,当时有的大臣奏请开厘捐,他认为厘捐损害百姓利益,不宜开征。有人提出铸大钱,他上奏罢铸。他事事以国以民为重,对咸丰帝影响很大,为维持清朝政局稳定起了一定作用。是年正月三十日,祁隽藻六弟祁宿藻在太平军围攻南京城时,因守城劳瘁呕血而殒。祁隽藻得知后感愤时事,旧病剧增,屡请假医治,但效果不佳。咸丰四年春,感到左肋涨痛,气喘头晕。七月,患感冒,不寐少食,晕眩益甚。秋季又染痢疾,头部生疮,久病不愈,故奏请皇帝允其致仕。 祁隽藻致仕后,一些爱国忧民的官吏,特别希望祁隽藻能复出。咸丰九年(1859年),何子贞在和祁隽藻的《谏草堂》诗中写道:“寿阳相国人伦宗,谓此振兴关圣道。”同年,徐继畲在寄《呈寿阳相国二首》诗中写道:“共祝温公无返洛,且看裴公再扶唐。”他将去职的祁氏,比作裴度和司马光,坚信祁隽藻能象他二人一样再度出山,鼎力匡扶社稷。 祁隽藻致仕后,仍十分关心国家大事,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进犯天津,直逼京师。咸丰皇帝率大臣准备逃往热河,祁隽藻得知后,密疏切谏,指出热河只适于暂停,不宜久留,而关中地理位置重要,可进可退,适宜建都,所以皇帝应往关中而不应去热河。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在热河病逝。六岁的皇太子载淳继位,慈禧太后联络恭亲王奕欣发动“祺祥政变”。慈禧、慈安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定年号“同治”,载淳即同治帝。同治即位后,起用旧臣,当年十月二十一日在寿阳老家养病的祁隽藻接到上谕:“大学士祁隽藻,忠清亮直,学问优长,著即来京,听候简用。”十一月,祁隽藻先派子祁世长赴京向皇上恭递了《陈时务疏》折,向皇帝献治国安邦之道。此疏陈时政六事:一曰保护圣躬,以崇帝学;二曰绥辑民心,以清盗源、;三曰重守令,以固民心;四曰开制科,以收人才;五曰速剿山东、,河南贼匪,严防山西、陕西要隘,以卫畿辅;六曰敦崇节俭,以培元气。言词恳切诚挚,被上采纳,并予以施行。这年十二月,以大学士衔补授礼部尚书。 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六日,祁隽藻从寿阳老家返回京城,奉慈禧、慈安两宫皇太后的旨意,在弘德殿教授年仅七岁的皇帝读书,同时为同治皇帝授读的还有前任大学士时管理工部事务的翁心存、工部尚书倭仁、翰林院编修李鸿藻等,而祁隽藻为领班老师。为同治帝授读期间,祁隽藻竭诚进讲,授皇帝治国安邦之道,博得了两宫皇太后的赞赏。十二月慈禧太后赐“夙夜寅清”匾予祁隽藻。同治三年(1864年)十二月,同治皇帝书赐“美意延年”匾一面,予以褒奖祁隽藻。就在这年,祁隽藻头晕病复发,并且腹泻,便奏请开缺,皇上只准其开缺礼部尚书,以大学士衔仍在弘德殿行走。同治四年(1865年),七十三岁的祁隽藻自春季以来一直多病,八月八日,奏请停全俸致仕。皇上准开弘德殿差,以大学士致仕,仍食全俸。同治五年(1866年)春季时,祁隽藻精神尚好,夏季食欲不振,八月病情加重,但他仍不忘国事,在病中得句云:“病久岂忘忧世念,梦中还有荐贤心。”九月初四日,命子世长具笔墨,题一绝句:“天子临轩选异才,八方平定物无灾。上元事业十年后,定有贤豪应候来。”写完后瞑目不语。九月十二日(10月22日)未时逝世,终年七十四岁。 祁隽藻为官一生,受过皇帝的奖赏二十余次、受赠物品达百余件,被世人誉为晚清一代名相。在他逝世后,皇帝给予极高的评价,“予告大学士祁隽藻学粹品端,忠清亮直,加恩晋赠太保,谥文端,照大学士例赐,入祀贤良祠。”兵部主事王轩为祁隽藻撰写了挽联:“河山壮三晋,萃汉儒名物,宋儒名理,而为名臣,中外咸知如圣喻,所云名世乡邦并司马;冠冕尊四朝,统侨古遗爱,Z古遗直,而遗老,亲贤不避宜夫子,只叹遗徽家世继黄羊。”世人评论他一生忠君、勤政、爱民、崇俭,是官吏楷模。 祁隽藻

祁隽藻不仅是晚清政坛上的一位名臣,他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且他还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在近代学术史上有突出的贡献。他撰写的《马首农言》是祁隽藻于1834年因母逝回寿阳平舒老家守孝期间,在留心农事,访问乡民,深入研究当地气候、耕作、水利、畜牧、赋税等情况基础上而作,是清朝后期一部重要的区域性农学著作。他精通经书,提倡汉学与宋学并重,倡导经世致用之学,并身体力行。他曾组织学者俞理初、苗先路、李申耆、张穆、何绍基及何秋涛等人校刊过《说文系传》和《朱子小学》,编纂过《春秋左传读本》,他批注过《三国志・魏书》,他的著作有《谷曼谷九亭诗集》、《祁大夫字说》、《皇朝谥法考》、《十三经断句考补》、《京口山水考》及《勤学斋笔记》等二十余部。此外,他还为父亲祁韵士,清代早期学者顾炎武、阎若琚,好友张穆、程春海等名人刊刻了年谱和他们的遗作,使大量珍贵史料得以保存和流传。 祁隽藻还是一位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一生集诗近3000余首,自编《谷曼谷九亭集》十二卷,《谷曼谷九亭后集》十二卷,被人尊为道光年间诗坛领袖。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称“祁文端为道、咸间巨公工诗者。”刘禺生撰《世载堂杂忆》说“当时都下以名高位重之祁隽藻、陶澍、张洋河等为领袖,芸集都下。”对他在京都诗坛的地位作了肯定。祁隽藻的书法由小篆入真行,出颜柳,参以山谷,深厚遒劲,自成一格,论者谓达到“大书深刻”之绝诣,有“为一时最,人共宝之”之赞誉。

祁藻(1793年-1866年),字叔颖,一字淳甫,避讳改实甫,洞哗号春圃、息翁,山西寿阳人。清朝大臣,三代帝师。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森埋由庶吉士授编修,累此颤蚂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谥号文端。

这留有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2012年硬笔书法7级考试题目及内容

    一、2012年硬笔书法7级考试题目及内容 硬笔6-7级 命题创作:楷书一件,其他字体一件,书写内容相同,字数各80字左右(用8开共2页的考试专用纸考试,第1页为誉歼84个方格,第2页为横条格)。

  • 谁能告诉我“取经唯诚,伏怪以力”是什么意思啊

    谁能告诉我“取经唯诚,伏怪以力”是什么意思啊 只有靠一片诚心方可取得真经,收野耐服妖魔鬼怪需要用法力。 这是在《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居的一副对联,形象地体现了《西游记

  • 清虚谷《松鹤延年图轴》

    《松鹤延年图轴》清虚谷纸本设色纵184.5厘米横98.3厘米此图是极为潇洒豪放的写意画,与常见的以松、鹤为题材的作品不甚相同。画面斜出构图,坡上野菊丛生,十分繁茂,凸现出勃

  • 一篇阅读,尽快回答··谢谢

    一、一篇阅读,尽快回答··谢谢 1 中心论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要想取得伟大的成就,必须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2 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利用时间的人,时间给他的就多;不能利用时间的人,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