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名门望族排名?
我国历史上十一大名门望族:
中国历史上最显赫的十一大名门望族:一、陇西李氏、二、赵郡李氏、三、弘农杨氏、四、太原王氏、五、琅琊王氏、 六、陈郡谢氏、 七、清河崔氏、 八、荥阳郑氏、九、范阳卢氏、十、太原温氏,十一、曲阜孔氏。这十一大家族,可谓影响深远。
一、陇西李氏
秦代陇西郡最早的郡守是李崇,后人尊他为陇西李氏的始祖。李氏成为陇西郡的名门望族是由李崇祖孙三代人创基的:李崇之次子瑶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孙信为大将军,封陇西侯。汉朝时,陇西李氏出了两位重要人物:飞将军李广及其从弟李蔡。李广孙李陵战败被俘降于匈奴,使陇西李氏在郡中名望下降。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皇帝。到了隋朝,陇西李氏已经是权倾朝野的望族。陇西李氏李渊灭隋,建立唐朝,奉李姓为国姓。在唐朝,陇西李氏的声望超过了赵郡李氏。唐太宗修《氏族志》,将李置于诸士族姓氏之首,更将有功之臣赐姓李,从此陇西李氏由一个血缘系统的宗族演变成为一个“多元一体”的庞大世族。唐《姓氏谱》载“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到南宋郑樵编《李氏源流》时,“言李者称陇西”。后世李氏多自称陇西,有些也是附会。
陇西李氏十三房支,他们是:
范阳李氏,始祖李向;顿丘李氏,始祖李忠(李广孙),渤海李氏,始祖李恬;申公房李氏,始祖李潜;始祖李潜。丹阳李氏,始祖李伦;安邑李氏,始祖李盖;镇远将房李氏,始祖李愔;平凉李氏,始祖李系;姑藏李氏:始祖李承。
二、赵郡李氏
赵郡李氏出自秦司徒昙的次子玑。玑,字伯衡,在战国末,拜为秦国太傅,功名显著。玑有三子:云、牧、齐。老二李牧为当时赵国的国相,被封为武安君。从他开始,把家定居在赵郡柏人(今邢台隆尧)。当时七雄之一的赵国,其疆土包括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部,及河南省黄河以北之地,今河北之赵县正属于当时赵国境内。
赵郡李氏的邕祖李牧,是一个十分卓越的人物。作为赵相,他足智多谋,治国有方,又长于用兵,抵匈奴,打东胡,屡有战功,甚得军心。曾于公元前243年,率军伐燕,使秦国不敢轻易侵伐赵国。公元前234年、前232年,李牧两次击败秦军。秦国惧怕李牧,就收买赵王嬖臣郭开,诬李牧造反,赵王优柔寡断,听信谗言,终于在公元229年杀害了李牧。李牧一死,秦始皇的大将王翦立刻率大军消灭了赵国。可见李牧在赵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李牧在距今二千二百多年之前,在河北开创了赵郡李氏之族,因而河北李氏历来人口众多。
赵郡李氏也有六大房系,为南祖房,东祖房,西祖房,辽东房,江夏房和汉中房。李楷的五个儿子,定居在常山,兄弟分居:老五李睿的儿子李勖兄弟,居住在巷东;老四李劲的儿子李盛兄弟及老三李棨一家,居住在巷西;老大李辑与老二李晃两房子孙,则南徙故垒。因而,以此三个方位,李睿又被奉为赵郡李氏的东祖;李棨与李劲被奉为西祖;李辑与李晃则被奉为南祖。
三、弘农杨氏
弘农杨氏,弘农郡西汉元鼎四年置,辖河南黄河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淅川,陕西洛水、社川河上游、丹江流域。杨氏是杨姓郡望,西汉丞相杨敞,玄孙杨震官太尉,号称“关西孔子”,子秉、孙赐、重孙彪,“四世三公”。杨震子杨奉后代世居高官。从“西晋三杨”到北魏杨播兄弟,无不显赫。隋朝皇室,越国公素及子玄感等;满门忠烈的杨家将。唐朝的“李武韦杨”四姓联姻,杨姓“十一宰相”世家、唐太宗杨妃、武则天之母、唐玄宗杨皇后、杨贵妃,众多杨氏驸马,无限辉煌。弘农杨氏,文的有杨修、杨炯、杨凝式、杨时、杨万里。
四、太原王氏
王霸是两汉之际人,自王莽代西汉后,一直到东汉,他都避而不仕,成为一代隐士;他是《后汉书》中记载的第一位太原籍王姓人,被后世王姓尊为太原王氏的开基始祖。太原王氏为天下所知,是从东汉末年的王允(公元137年-192年)开始的。王允计杀董卓,他本人又被董卓的反扑势力诛灭三族。当王允以他的壮烈将太原王氏推为天下名门。
太原王氏自认的开基始祖是生活在两汉之间的王霸。在太原王氏的族谱中,自王威至王霸之间的传承关系是这样的:
王威→王志→王珣→王言→王山寿→王嵚→王彜→王勖→王霸
从这个传承链条中可以看出,王霸是王威的第九世孙。由此上溯,他还是王离的第十世孙、王翦的第十二世孙、太子晋的第二十九世孙。尽管这种推论不可全信,我们还是姑且记之。
五、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家族之一。开基于两汉,鼎盛于魏晋,南朝以后走向衰弱。东晋南朝顶级门阀,四大盛门“王谢袁萧”之首。琅琊郡,秦朝时为全国三十六郡之一,汉袭秦制,琅琊王氏家族一直居住于琅琊皋虞和临沂之间,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便举族迁居金陵,衣冠南渡。南渡之后,因对故乡思念的缘故一直都以北土地名为称呼,东晋元帝时又侨置南琅琊郡。
卧冰求鲤二十四孝之【卧冰求鲤】典故主人翁王祥。二十四悌之【王览争鸩】典故主人翁王览。竹林七贤德王戎等都是著名代表。
六、陈郡谢氏
陈郡谢氏远祖可追述至曹魏时期的典农中郎将谢缵与其子谢衡。中国古代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的士族,出自陈郡 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继琅琊王氏、高平郗氏、颍川庾氏及谯郡桓氏之后成为东晋的最后一个“当轴士族”。由宋至梁,一直为士族领袖,与琅琊王氏并称“王谢”。
陈郡谢氏在保卫东晋朝是有至伟的贡献的,著名的“淝水之战”以东晋大胜而终结,此战在后方指挥的谢安 ,在前方领兵作战的是谢石、谢玄、谢琰,谢氏一门多出功臣,此后一直为东晋以及南朝的当轴士族。
陈郡谢氏之文学贡献与艺术才能的杰出人物:谢鲲 谢尚 谢奕 谢安 谢万 谢道韫 谢混谢灵运 谢惠连 谢朓 谢庄等,优秀军事人才有:谢石 谢玄 谢琰 谢晦 等。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如林,能与琅琊王氏比肩并称的只有陈郡谢氏。门阀士族最为鼎盛之际是:“王谢”并称的年代,“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
七、清河崔氏
崔氏一门,延续辉煌数百年,到唐代崔氏仍然显赫,有23人做过宰相。唐初官员修订《氏族志》,把崔氏列为第一,唐太宗知后大怒曰:「崔氏早已衰微,既无显官,又无人才,凭什么列为第一?难道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下令改以皇室李氏第一,皇后氏族长孙氏第二,崔氏与其他山东士族列第三。虽然如此,崔氏仍为士族高门。
清河崔氏在春秋时乃齐国公卿之一,至西汉时居住在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和山东武城县、高唐县),东汉以后成为山东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门下。南北朝时讲究士族门第,在北方后魏把崔氏被列为一等大姓王崔卢李郑。至唐代开国有五姓七望之说崔氏仍立其中。
东晋时期很多崔氏族人南迁。崔氏家族并非全部南迁,只是崔业的八世孙崔密一支。崔密有二子:长子崔霸,次子崔琰。这一系大致从崔琰发迹,到北魏初年势力很盛。崔霸一支不太兴旺。崔琰,字季珪,曾任曹魏时尚书、中尉。崔琰有二子:崔谅、崔钦。
崔谅曾任晋中书令,谅子崔遇为后赵特进;崔遇之子崔瑜,为黄门郎,崔瑜之子崔逞,曾任前秦齐郡太守、北魏御史中丞等职。崔逞有七子:二子早亡,另外五个儿子中又以崔諲、崔祎、崔颐较为有名。
崔諲在刘宋占据山东时期,曾任青、冀二州刺史。崔祎曾在刘宋为官,北魏占据青、齐后,崔祎之孙相如进入北魏,曾考举冀州秀才。崔颐起初曾任北魏太子洗马,后又升至散骑常侍,再后来又被魏太武帝任命为冀州刺史。
崔钦这一支被称为清河青州房。清河崔氏后长仕北朝,其中崔浩历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起了积极作用。后人称颂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
八、荥阳郑氏
历史上,郑姓有过名门大族的兴盛,有过九世共居共食的辉煌。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郑姓的显赫年代,荥阳郑氏、开封郑氏都成为这一时期的历史功臣,出现了赫赫有名的“郑氏四祖”。
以“七房郑氏”郑羲一房为首的北祖定居于古荥阳(今郑州市古荥镇),在郑氏家族中势力最大,著名书法家郑道昭就出于北祖一脉;南祖定居于京县(今荥阳市南京襄城);中祖定居于大索(今荥阳城);西祖随北魏皇帝西征,定居于陇西。目前存在的几大郑氏家族,多由“郑氏四祖”发展而来。
西晋永嘉之乱,少数民族入侵,中原世人开始第三次南迁,郑痒便是其中之一,被称为郑姓“南渡始祖”。郑昭从荥阳、开封入闽,迁居福建永泰,曾担任泉州和建州刺史,是福建郑姓的始祖。
北魏时,孝文帝将荥阳郑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太原王氏确定为“汉姓最高门”。出6状元8驸马9宰相。明代,郑姓在南方枝繁叶茂,其中一支在浦江郑宅镇共居300多年,是“江南第一家”浦江义门郑氏。
九、范阳卢氏
公元前385年,田和代齐,卢、高二氏被逐赶,离开山东省长清县之卢邑以后,散居于燕、秦二国之间,主要一支是聚居于范阳。范阳卢氏在秦始皇时,有大名鼎鼎的五经博士卢敖,天文博士卢生。继之西汉初期有燕王卢绾,东汉末被尊称“士之楷模,国之桢韩”之海内儒宗之大儒卢植(卢植故居在河北涿州市卢家场),均出自范阳。及魏、晋、南北朝至隋,卢植之裔卢志、卢谌、卢偃、卢邈、卢玄等等,都是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从卢玄起至其曾孙,一家百口,共财同居,为官著名而被史传记载者就有18人。帝族之子要找卢氏成亲,史称“范阳卢氏,一门三公主。”帝族也要纳范阳卢氏之女为贵妃。
史家说:“望出范阳,北州冠族”。至唐代尤为突出,不仅状元、进士、帝师,大出人才,有“八相佐唐”、“初唐四杰”之卢照邻, “大历十才子”之卢编等等。自汉末至唐代六百多年中,正史中有记载的卢氏历史名人达840多人,范阳卢氏,贤良辈出,勋业灿烂,文豪蜚馨。乾隆皇帝也写下:“自古幽燕无双地,天下范阳第一州”的诗句。范阳望族已成为几百年来卢氏家族的荣耀,因而卢氏家乖亦冠以“范阳堂”的称号。
十、太原温氏
唐文宗:“李氏君临天下二百年,但想和皇家联姻的人竟然比想和王、温等望族联姻的人还少。”
太原温氏家族的历代名人辈出:东汉邹平侯温序、北魏凉州刺史温恢、南朝光禄大夫温羡、南朝大将军温峤……最为著名的是初唐温氏三杰:温大雅、温彦博、温大有兄弟三人。温氏三杰俱为卿相之才。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关于温姓之源,过去有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说。最具代表性的是“三源说”和“多源说”。
“三源说”主张温姓有三个源头:
一是出自己姓,为颛瑞高阳氏之裔,是昆吾氏之子立温国后以国为氏。
二是颛顼高阳氏之裔,昆吾氏之子苏国之后,源于苏国己姓。
三是认为温氏源于姬姓,为唐叔虞之后。唐人林宝《元和姓纂》载:“温,唐叔虞之后,晋公族受封河内之温,因以命氏。又郤至食采于温,亦号温季。”
十一、曲阜孔氏
64万人口的曲阜,孔氏人口多达13万人。现在曲阜的一切事务似乎都在围绕孔子转。许多小有名气的孔氏后裔都很忙碌,办学、讲课、演讲。弘扬孔门精神。
孔子已有83代,每一代孙都记录的清清楚楚。吉尼斯世界纪录列为“世界最长家谱”。有2500多年历史。曲阜孔氏家族,一般被分为内孔和外孔。孔子的后裔为内孔,人数不太多。
孔末(早先不姓孔,谎称姓孔的人)的子孙和历代在孔子家扛活被授予孔姓的人的子孙称为外孔或伪孔。外孔不能入孔氏的家谱,在曲阜姓孔的人中,外孔既不能入家谱的人为数众多,而且自己到底是内孔还是外孔都不知道的人也很多。
清康熙年间续修的家谱共计孔子后裔近2万人,乾隆年间为10万余人,到了民国时期已增至56万人,2009年全球已多至400万人。
-
一、2012年硬笔书法7级考试题目及内容 硬笔6-7级 命题创作:楷书一件,其他字体一件,书写内容相同,字数各80字左右(用8开共2页的考试专用纸考试,第1页为誉歼84个方格,第2页为横条格)。
-
谁能告诉我“取经唯诚,伏怪以力”是什么意思啊 只有靠一片诚心方可取得真经,收野耐服妖魔鬼怪需要用法力。 这是在《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居的一副对联,形象地体现了《西游记
-
《松鹤延年图轴》清虚谷纸本设色纵184.5厘米横98.3厘米此图是极为潇洒豪放的写意画,与常见的以松、鹤为题材的作品不甚相同。画面斜出构图,坡上野菊丛生,十分繁茂,凸现出勃
-
一、一篇阅读,尽快回答··谢谢 1 中心论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要想取得伟大的成就,必须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2 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利用时间的人,时间给他的就多;不能利用时间的人,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