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国学 > 艺术词典

《春江花月夜》被评价为“孤篇压全唐”,你对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这篇诗作是怎么认为的?

时间:2022-05-29 11:28:36 浏览: 191 作者:笔墨纸砚网

引言《春江花月夜》是初唐诗人张虚若仅存二首诗作中的一首,直至千年以后才被后人所称赞认可。全诗章法结构独特,意境深远优美,富含人生哲理。

先看一下诗的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一、独创的章法结构《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七言古体诗,借鉴了宫体诗的一些写作技法,其章法结构,以整齐严谨为基调,以错落有致求变化。三十六句诗,可分为九组,每一组四句,一组一换韵。

在韵脚使用上,在张虚若创作这首诗之前,人们所创的诗换韵比较随意,无规律可循。而这首诗的九个韵脚的平仄变化:开头一、三组用平韵,二、四组用仄韵,随后五六七八组皆用平韵,最后用仄韵结束,错落穿插,声调整齐而不呆板。使长篇诗作在韵律上变得跌宕起伏,多为后人效仿。

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韵味无穷。诗中春、江、花、月、夜、人几个主题词错落重叠,伸缩变化,读者引人入胜。

二、唯美的诗情画意《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失传。张虚若却以歌曲名中的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作为诗的中心内容展开创作,可谓别具一格。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家游子的离愁别绪。

这首诗因月起笔,最后写月落结,首尾呼应。把天空和地上的明月、江流、青枫、白云到水纹、落花、海雾等等众多的景物,以及游子、思妇等种种细腻的感情,通过环环相扣、连绵不断的结构方式组织起来。由春江引出海,由海引出明月,又由江流明月引出花林、人物,转情换意,似断似续,使诗歌既完美严谨,又有反复咏叹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可谓意境绝美,蕴意深远,耐人寻味。读来诗中有画,把人带入到诗作所织构而成的画卷之中。此诗之前从没有人把一轮江月写得如此凄美多情。在诗歌发展还找不到前进方向的唐前期,《春江花月夜》本身就如同光照千古的一轮明月,照亮了盛唐的路,催生了诗国的辉煌。而此诗之后,仍然无人能把春江花月夜刻画得如此完美无缺。沧海变桑田,江月依旧在,诗篇永不朽。

诗中有好多名句被后世诗人所引用或化用。比如,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不是有“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的影子;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也许是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化用而来;李白的“青天明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都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痕迹。

三、深刻的人生哲理在唐诗的国度里,有把田园山水写得很美的,有把思乡之情写得很浓的,有把人生哲理写得很深刻的。但能把景、情、理巧妙融入一首诗中的应该张虚若是第一人,可谓空前绝后,填补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以月为中心媒介,同时写男女双方两地相思,探索宇宙和人生哲理于同一首诗的空白。更是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的景物诗。

当诗人站在春江边,遥望一往无际的江天一色和一轮明月时,空明寂寥的夜晚,似乎心也是那么的透彻,思绪万千:发出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疑问,开创了用诗探究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一般来说,写到这里已经很了不起了,但诗人还不满足于此,紧接着马上作答了人生和江月的一个客观规律:“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这就告诉我们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相对永久的,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望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传,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天空,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奔腾远去,从而让诗篇也生波澜,将诗情推向一个更深远的境界。正所谓江月有情,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描写大自然景色转到了感悟人生景象上,再由月和江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上。

所以说这里的诗句,读来眼前一亮,充满着人生与自然的哲理,表达了一个关于时空、人生意义这一宏大厚重的主题。它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思考。也可以说是整首诗的高潮部分和点晴之笔。

四、迟来的公正评价张若虚出生于初唐与盛唐过渡的一个年代里,但是关于他的生卒和生平事迹,却从未有过详细记载。要追溯他的人生历程,只能从"吴中四士"这个团体中去找,因为他就是其中之一。但是他的名气却远不如其他三人大,因为这四人中的张旭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大家,素有"草圣"美誉;贺知章更是科举状元,唐朝著名的诗人;就连最不起眼的包融,都被写入了《唐才子传》。

可是张若虚却在史书中,没有任何单独的传记,通过那些有限的信息,后人才得知,原来她生于江苏扬州,最大的官也只做到了兖州兵曹。不仅如此,就连张若虚的才华也一同被埋没了,任何唐朝所撰写的诗集中,根本找不到张若虚所写的诗。即便是那一首名扬天下的《春江花月夜》,也同样被唐人给忽略了。

为什么这么好的一首诗会被唐朝的诗海埋没?难道是唐人对其诗不认可?由于信息量有限,所以这些都无从考证。

最早提及张若虚及其诗的,是成书于万历年间的胡应麟《诗薮》,最早评价其诗的是清末的王闿运,称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继而又有闻一多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称《春江花月夜》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最为推崇的是当代,有人称其诗为"孤篇盖全唐"。

对于"孤篇盖全唐"之说,还是有许多不同声音,这也确实有些不妥之处,所以我还是认同此诗为“孤篇横绝全唐”之说更切实际。不管如何,今人总体上对此诗还是推崇之至的。

结语《春江花月夜》是由齐梁绮丽浮靡文风转向盛唐的自然清丽的一面旗帜,同时又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是唐诗走向顶峰的一架梯子,是古体诗通向格律诗的一座桥梁,对唐诗有开拓性意义,文学地位举足轻重。这也奠定了张若虚在唐代文学史的不朽地位。

说《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是不准确的定义。这个判断出自二十年前拙作《江月照千古 孤篇盖全唐》中,发表在广东惠州《芳华》文学杂志上,收录在二OO二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杨柳依依》里,后来做博客又通过和讯博客网和红袖添香网散播到网上,被人转用,造成影响,受到过质疑。

当时作出这种判断,一是个人认识水平有限,二是根据前人“孤篇横绝”的评价,还有闻一多先生的评论:“在这 首诗面前,一切的赞叹饶舌,几乎是渎亵”,“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

我说江月照千古,是说后世凡读唐诗者无人不知春江花月夜。而我说孤篇盖全唐显然是不准确的,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孤篇盖前唐”。在张若虚之前,没有什么诗篇能比得上《春江花月夜》,而盛唐诗坛如浩翰星空,佳作数不胜数,我个人至今也没能一窥唐诗全貌,更别说对所有作品朝廷比较衡量了,是没有资格作判断的。

但这一诗篇对唐诗有开拓性意义,文学地位举足轻重。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被称为初唐四杰,在古诗向格律诗的墨迹中直到过一定的作用。然而初唐诗坛始终被六朝浮华文风所笼罩,描红点翠,堆香积玉。宋之问、阎朝隐等宫廷幸臣成了诗坛上一伙把头式人物,阻碍着诗歌的发展。卢照邻和骆宾王始终在齐梁余风里打转,没有大的作为;王勃和卢照邻又一个早死、一个远宦。刘希夷本来可以有些贡献,却因为舅舅宋之问欲夺他“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诗句将其杀死。这些诗人们虽然才华横溢,却并没有实质性地起到开拓作用。诗风萎靡是初唐的特征,以至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发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感叹。是的,王杨已死而李杜未出,那个时候的确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正是在这个时候,在《全唐诗》中存诗仅两首的张若虚写下了《春江花月夜》,把大唐引进了一个诗歌的朝代。

在这里必要对诗篇朝廷赏析,只说它对唐诗的影响和讨论题主提出的问题。而诗全长,我写《江月照千古孤篇盖全唐》一篇赏析文字用了三千多字。这首诗用乐府旧体,却具备了格律诗的雏形,中唐以后的格律诗,就是从这里开始发展起来的。在韵脚使用上,在这个篇章之前的诗换韵很乱,无规律可循,而《春江花月夜》四句一转韵,平仄韵互换,使长篇诗作在韵律上变得跌宕生姿,多为后人效仿。杜甫的古风和歌行体诗作就吸收了这种用韵法。而在内容铺排上,一反前人细腻刻画,运用大开大合手法,立足于江边,利用水流和明月作介质,在江海之间来回歌唱,使其气势十分宏阔深远。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又引发人生的感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单看这两句,再看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何其相似!由此可见这首诗对后世的影响。由人生感慨而及于人,切入离人怨妇的主题,而其中关于野渡孤舟与寂寞空窗的动人心魄的描述,使初唐那些令人肉麻的表达一改而为人生悲欢离合的深沉感喟,使怨中饱含社会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这林林总总,对后世诗歌的发展影响是深刻的。

我个人认为,说《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有点偏执,但这一辉煌诗篇,的确一扫初唐萎靡诗风,开辟了通篇盛唐的道路。因此前人评价它”孤篇横绝“,在建安风骨与盛唐诗坛之间,架起了一座独木桥。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2012年硬笔书法7级考试题目及内容

    一、2012年硬笔书法7级考试题目及内容 硬笔6-7级 命题创作:楷书一件,其他字体一件,书写内容相同,字数各80字左右(用8开共2页的考试专用纸考试,第1页为誉歼84个方格,第2页为横条格)。

  • 谁能告诉我“取经唯诚,伏怪以力”是什么意思啊

    谁能告诉我“取经唯诚,伏怪以力”是什么意思啊 只有靠一片诚心方可取得真经,收野耐服妖魔鬼怪需要用法力。 这是在《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居的一副对联,形象地体现了《西游记

  • 清虚谷《松鹤延年图轴》

    《松鹤延年图轴》清虚谷纸本设色纵184.5厘米横98.3厘米此图是极为潇洒豪放的写意画,与常见的以松、鹤为题材的作品不甚相同。画面斜出构图,坡上野菊丛生,十分繁茂,凸现出勃

  • 一篇阅读,尽快回答··谢谢

    一、一篇阅读,尽快回答··谢谢 1 中心论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要想取得伟大的成就,必须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2 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利用时间的人,时间给他的就多;不能利用时间的人,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