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美术 > 美术动态

梵高画作欣赏及解析?

时间:2022-10-27 05:44:05 浏览: 299 作者:笔墨纸砚网

梵·高在自己绘画的成熟期创作了《向日葵》这幅作品,画面上朵朵葵花夸张的形体和激情四射的色彩,使人头晕目眩。他内心充满激情地去画那些面朝太阳而生的花朵。

花蕊画得火红火红, 就像一团炽热的火球;黄色的花瓣就像太阳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般。

画家用奔放不羁、大胆泼辣的笔触,仿佛使其中的每一朵向日葵都获得了强烈的生命力,在这里你用“栩栩如生”来描绘这些向日葵,已经显得软弱和浅薄,因为那火焰般的向日葵仿佛是一朵朵燃烧的生命,画家赋予它们一种生命蓬勃燃烧的冲动和张力。

赏析美术作品(急!!!!!!)

《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油画 1495-1498 420X910厘米,现藏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达.芬奇毕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里,此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构图时,他将画面展现于饭厅一端的整块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联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划得精细入微,唯妙唯肖。这些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使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

帮我写一篇美术鉴赏,100子以上...大家帮帮忙...谢谢咯

从不了解美术,到懂得欣赏美术;从无视美的存在,到学会发现美;从对美术不感兴趣,到喜欢上美术,这就是这学期学习美术鉴赏课的最大收获。美术欣赏课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带到了艺术的殿堂,我可以说出那些美丽的作品的故事,它让我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样表达,原来先代们是那么的智慧。正如老师所说的,每个专业的学生,每个人都离不开美术,都应该有懂得美和欣赏美的意识。

从先民们朴素而不成熟的美的作品到现代人独特的表达思想的绘画方式,中间的发展过程是丰富和复杂的。从稚嫩的远古美到沉雄博大的秦汉艺术,到文人登场的魏晋南北朝,到雄浑壮丽的隋唐气象,从继往开来的五代到宋元意象,到画派林立的明清,再到新旧交替的中西交融,最后到个性十足的现代,每个时期都呈现出独特的绘画特点,都留下了一批优秀的画作,让后人去赞叹。

在所有的绘画形式上我最喜欢宋元的文人画,它用简单的笔墨,在似与不似之间塑造形象,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心中的感慨,勾勒出了意境。忘记是哪位画家说过的,“西方静物画,画的是死的;中国画,画的是活的,传神的。”虽然西方画中光与影的完美运用刺激了我的感官,但是我更喜欢中国画,更喜欢中国画中传达情感与意蕴的画,如《韩熙载夜宴图》、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张大千《蛙声十里出山泉》。其实要我说出最喜欢哪幅作品,我难以回答,因为这些作品不是哪幅能概括的了的,应该是哪些吧。

今年五一我有幸去了文化古城西安,这座曾是十三朝古都的城市,现在看来依然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我进入陕西历史博物馆,看到那些文物,我心中无比兴奋,仔细欣赏那些美丽的艺术品,揣摩它们的历史,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美术知识。当我看到兵马俑的雄浑壮丽,我终于体会到了历史书上对于秦朝的描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言不虚也!

在这门课上我认识了很多拥有美丽的人,我了解了他们的故事,记住了他们的名字,我觉得这也是美术鉴赏课想要达到的目标吧。美术和其他艺术形式是相通的,在学会欣赏美术之后,也就开启了欣赏音乐、欣赏舞蹈等的大门了,因为你拥有了欣赏美的心。
这是我复制的别人的,希望你有用。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保真字画礼品字画去哪里选?

    保真字画礼品字画去哪里选?  “尊重艺术,诚信立足”是中国百年艺术在线网对消费者的郑重承诺,也是中国百年艺术在线打开市场的金钥匙。无论是收藏价值还是欣赏性,手绘字画都是

  • 小学一年级作文大全10篇

    【 #一年级# 导语】小学生学写作文,是让他的自我表述能力的一个进步,学好作文,可以让他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有兴趣,更能熟练、顺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以及更加成熟的理念。

  • 山水画著名作家是谁?

    山水画著名作家是谁? 1、白云乡 1956年生,河北馆陶人,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留校任教。擅长誉兄链山水画,所作太行大坡系列作品,注重山水精神的营构与表现,画风庄重严谨

  • 廖俊鸿书法字画作品多少钱一平尺,怎么鉴定,去

    一、廖俊鸿书法字画作品多少钱一平尺,怎么鉴定,去 500元左右。 非名家,仿的少,不需要鉴定的。 二、某画家创作了一幅作品,画家将美术作品原件出售给了某甲。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幅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