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汉简帛古隶、汉碑隶、东汉简牍草隶分论隶书在书法史的地位?
隶书体,相传为秦时期,程邈所创。为小篆的简便写法。
秦代当时通行篆书,因政务繁多,胥吏书写略在简化,结构与篆书相似,变圆为方折,于是通称隶书。
秦昭王时已与小篆并行,后人称为秦隶或叫古隶。
汉代,隶书成为普行字体,变圆为方折,字较扁,称之为汉隶。
东汉时期,字体笔划开始有波磔,称为〔八分〕。后来楷书兴起,时称〔今隶〕。
古人盛赞诸体书中,隶则繁简适度,规范有则,存在德道,时变巧易,形体抑扬,垂象表式,有模有楷,
隶书,可行帛书,取隶意,竹简古隶,古为蝌蚪,隶为隶书。
隶变,相比较篆而变方折,或云,圆变方,折笔使得圆转矣,古有草圣,善写隶书者,为〔隶绝〕,隶体不同的笔法,称之为隶变,帛书,是也。
隶书,亦乃有隶韵,汉简,也称木简,以文书手写意宕随意,以章草为主,略简为草隶。
而今,隶变有了万化之变创,由规范成了自由体。成为四不象之丑貌。
隶之意义,开创了上承下连,成为古书与今书之分界岭,隶成为最后古意之书体。
傅山对隶书的重要性有个著名的论断:“楷书不自篆隶八分来,即奴态不足观”,从隶书历史地位来说,在书法史发展进程中,隶书首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书体,同时。隶书也是一个上接篆书。下联楷书的,承前启后的重要书体。
隶书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萌生于秦代,成熟巅峰于汉代,我们现在所临的九成以上汉隶,皆源于汉代如《张迁碑》《石门颂》《乙瑛碑》《礼器碑》等。
就以我们熟悉的《张迁碑》《曹全碑》来举例,张迁碑有许多字体已经有魏碑楷书的雏形,如下图建,荒,文字。
曹全碑也有许多继承篆书的字体如下图华,鄉,山字。
再从楷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钟繇书体看,隶书的笔法还是相当多的,如下图钟繇《贺捷表》就明显有承袭隶书的结体和笔法
从分类上说,在我国古代的书法论著中都认为简帛书体源于汉代,其实,简帛书体与隶书是都起源于战国和秦代时期,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一个是刻在石头上,一个是写在竹简丝帛上,最有力的证明是在1975年出土的云梦秦简。
在湖北省云梦县城西陲地第十一号秦墓中出土的简书。形状正,长,扁,方不拘一格;笔画丰润、枯瘦、刚劲、柔美变化多态,上述笔画、字形、笔势等方面伏变化,基本已经具备了汉隶的雏形,可以说一脉相承,
但在过去人们只看到汉代的汉简,而没有见过秦代简书。云梦秦简出土后,此一历史上有名的争论才算尘埃落定。它使人们看到了的秦代书写的隶书汉简墨迹,为现代文字和书法史料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从汉隶书的地位影响来说, 《文心雕龙·诔碑》总结了两段话:“自后汉以后,碑碣云起。”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汉隶碑刻,基本上都是东汉时期的。东汉是隶书的全盛时期,有据可稽的东汉碑刻有九百多种,传世的拓本有二百多种,至今尚存的汉碑有近百个左右。同时,近当代世出土很多西汉马王堆帛书,东汉简牍隶书。
从发展角度, 由西汉至东汉,隶书渐臻完美,隶书在东汉达到顶峰后。随着隶书渐渐向魏碑进化,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字体已从实用领域中基本走向衰退,尽管唐代有过一个小高峰,但隶书远不及汉代隶书的光辉岁月。日见僵化。
到了清代,金石之学大兴,帖学走向馆阁的退化时期,隶书又迎来了一次大的高潮,由阮元、康有为,何子贞,包世臣等倡导的碑学兴起,涌现出许多许多隶书大家。尤其是本世纪初,简牍隶书的出土,书法家们得以亲睹古人墨迹,对隶书的继承与创造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今天,人们日常的通用文字早已不是纯正汉隶八分,但作为新时期书法艺术,隶书仍作为一个学习研究书法的重要途径,为人们所关注。深入临习隶书,上可追篆书之源,下可学草书、正书的正脉笔法,隶书是从事书法艺术所必须学习的书体。
-
刷子当笔黄泥当墨的著名的书法家? 颜真卿,黄泥习字。 颜真卿三岁的时候,父亲病死了。母亲只好带着他回到了外祖父家。 颜真卿的外祖父是位书画家,母亲也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他们
-
姓林的资料,古代、近代、现代,天文学家,科学家,书法家,文学家,明星……
林则徐 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
-
一、宋玉刚《晨悟-变通》 248 低头拉车不看路, 犟劲伴行傻牛犊; 不看前头沟与坎, 必然遭临人生输。 我们常说:低着头拉车,还要抬着头看路。否则,不是跑偏了方向,就有可能会栽
-
刘林人物简介 刘林 刘林,笔名周朝,男,1969年9月出生于河南太康,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中共党员。职业期刊人,传媒策划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