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唐朝、宋朝的书法家对欧阳询评价不如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高
从唐末五代开始,其实书法就开始受颜真卿的影响了,五代有一个被称为杨疯子的书法家杨凝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他就是典型的学颜真卿的。
宋四家之一蔡襄,在宋代初年书坛是有很重要地位的,他很喜欢颜真卿,把颜真卿的书法推向一个很高的地位,像后来的苏东坡、米芾、黄庭坚都学习过颜真卿的书法。颜真卿的书法对于宋朝的尚意书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明清时期推崇欧阳询书法,是和科举制度分不开的,其实不仅推崇欧阳询,也同时推崇颜真卿、柳公权和赵孟頫。
因为这四家的书法都比较工整,适合参加应试考试,颜真卿的适合入门,柳公权的可以练习骨力,赵孟頫的书法使用笔更加灵活,欧体的结构最好,“馆阁体”就是从中分化出来,所以表面上看,更加推崇欧阳询的书法。
后来之所以碑学兴盛,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大家看腻了千篇一律的馆阁书法,审美太过于统一。
上行下效,唐太宗喜欢虞世南。首先要说这几个都是书法大家,在艺术上的成就都是势均力敌的。但唐太宗为什么喜欢虞世南呢?因为唐太宗喜欢王羲之。唐太宗对王羲之喜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虞世南师从王家后人智永和尚,唐太宗认为虞世南的字尽得二王遗风,还要虞世南教自己写字。
皇帝喜欢的字大臣们自然也就模仿、推崇。据说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刻成以后:“车马填集碑下,毡拓无虚日。”每天都有官员去拓印虞世南的字。虞世南死后,唐太宗曾经感叹从此无人可与之论书矣。而褚遂良就是因为字很像,唐太宗也很喜欢,成为他政治生涯的一个筹码,在虞世南之后,颜真卿之前,唐代的书法基本是褚遂良的天下。颜真卿更是从唐引领了书风一直到现在。
关于欧阳询,其实唐太宗是喜欢他的字的,且欧阳询的名声也是远播番邦。当时高丽遣使来求欧阳询的字,唐太宗说:“彼观其书,固谓形貌魁梧邪?”意思是说你看到这样的书法是不是觉得写书之人是一个形貌魁梧的美男子?《新唐书·儒学传》记载欧阳询“貌寝侻,敏悟绝人”。也就是长得丑,但是很聪明。所以欧阳询最大的缺点是长得不帅!而唐太宗是有点颜控的,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都是出名的美男子。
宋代其实跟唐代对书法的审美意识相差不太大,黄庭坚夸孔子庙堂碑:“虞书庙堂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宣和书谱》说:“当时与欧阳询皆以书称,议者以谓欧之与虞,智均力敌,亦犹韩卢之追东郭魏也。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但是,说唐宋代对欧阳询评价不高是错误的,米芾在他的《书画史》里说:“(欧)笔力皆率真可爱……唐末学欧尤多。”
至于明清时期,印刷术的发展,木字活本的技术已经很高。且还有了铜活字、锡活字、铅活字等。相比于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的外柔内刚,欧体的筋骨外露,更适合早期作为印刷的版面。同时,随着科举考试的风格逐步紧缩,能自由发挥的空间少。有了所谓的“台阁体”“馆阁体”也就是考试的标准字。馆阁体讲究“乌、方、光、大”,欧体相对而言更“方”。但是其实明清也不一定就推欧阳询,比如康熙推董其昌、乾隆喜欢赵孟頫。除了客观技术的发展,皇帝的喜好是主要因素。
-
刷子当笔黄泥当墨的著名的书法家? 颜真卿,黄泥习字。 颜真卿三岁的时候,父亲病死了。母亲只好带着他回到了外祖父家。 颜真卿的外祖父是位书画家,母亲也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他们
-
姓林的资料,古代、近代、现代,天文学家,科学家,书法家,文学家,明星……
林则徐 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
-
一、宋玉刚《晨悟-变通》 248 低头拉车不看路, 犟劲伴行傻牛犊; 不看前头沟与坎, 必然遭临人生输。 我们常说:低着头拉车,还要抬着头看路。否则,不是跑偏了方向,就有可能会栽
-
刘林人物简介 刘林 刘林,笔名周朝,男,1969年9月出生于河南太康,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中共党员。职业期刊人,传媒策划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