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书法 > 书法学问

为何王羲之没有真迹传世

时间:2022-08-21 05:53:00 浏览: 74 作者:笔墨纸砚网


现存年代最早的书法真迹,是西晋陆机的《平复帖》,但陆机去世时才出生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却没有一件真迹传世,这是一个悲哀,但也是历史的必然。究其原因,大约有以下几点:

一、纸张是有寿命的。我们知道,塑料难于降解,埋于地下,即便一百年过去,它还是塑料。所以国家倡导用易于降解的环保袋取代塑料袋。

纸张尤其是宣纸,素有“纸寿千年”之说,但即便是如此,一千年之后它还是要消失的。

对于这一点,写字有点年头的人应该有这样的经历:一些低廉的书画纸,如果保存不善,十多年或者几十年之后,纸上后出现一些孔洞,有些人以为是被虫蛀了,其实不是,它是风化了,寿命到了,因为书画纸的寿命也就几十年。关于宣纸与书画纸的区别,我在其他文章中介绍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看。

王羲之距今已有一千六七百年了,就纸张寿命而言,他的作品想保存下来已经非常困难了。而陆机的《平复帖》以及王羲之的远房侄子王珣的《伯远帖》能保存至今,只能说是幸运的。

二、战火的损毁。战争对古代文明、古代文化的损害,可以说是毁灭性的。在中国书法史上,损害性最大的莫过于唐代末期的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地区连年不断的战争,不但使得大量书法经典法帖被毁,尤其重要的是,它破坏了长期以来师徒心口相传的书法传承方式,古代书法笔法自此失传了,这也是宋代书法轻视笔法而注重性情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经历了数个朝代更替的战乱时期,想保存下来确实难上加难。

三、保存条件不善。现代的图书馆中,重要的古藉善本,都保存在恒温恒湿的空调房中,每次取阅时,还得戴上口罩和白手套,就像捧着个新生的婴儿。古人哪有这个条件。

书法史上就发生过一件令人唏嘘的憾事。“楷书之祖”钟繇的《荐季直表》,鸦片战争时被英军盗出,后几经辗转被大收藏家裴景福购得,谁知裴家一佣人将之偷出,用油布包裹后埋于地下,一年多后取出,法帖已化作一撮泥土。

古代的很多作品大多入过土,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王羲之创作《兰亭序》后不久,即被他的老丈人郗鉴要走,后传给他的儿子郗昙。郗昙死后,将《兰亭序》带入地下,几百年后被人掘墓取出。经过此番折腾,《兰亭序》的寿命肯定大受影响。

在古代,作品进入皇宫内府,能保存下来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毕竟,只有皇家才能有较好的保存条件。

四、皇帝的自私。据记载,在王羲之去世六七十年后,他的作品就已经一纸难求了,因为很多人都在争相收藏,尤其是皇家。

收藏王羲之作品最疯狂的莫过于唐太宗李世民,据说他收藏的王羲之作品达1500余件。由于他痴迷于王羲之的字,所以当时有很多大臣想方设法搜寻王羲之作品来讨好他。最著名的是当时的御史萧翼,假扮落魄秀才,从和尚辨才手中骗得《兰亭序》献给唐太宗。

如果唐太宗将收集来的这些作品好好保存,并使之流传下来,那我辈说不定就可以一睹书圣风采了。可惜,太宗为了一己私利,竟将这些作品一古脑地带入了地下,也就断了后人的念想。

当然,后来温韬掘开李世民墓,并没有见到《兰亭序》和其他王羲之作品,也许,它们早已化作了一抔黄土或者一堆灰烬!

王羲之奠定了正书的发展基础,自王羲之把正书包括楷书,行书,草书定型之后,历代书法家都对汉字书法没有根本性的改革与创新,王羲之的楷书,行书,草书都有杰出的经典作品,楷书《黄庭经》是最佳之一,《兰亭序》则是天下第一行书,《十七帖》则是草书之龙!所以被称为书圣!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刷子当笔黄泥当墨的著名的书法家?

    刷子当笔黄泥当墨的著名的书法家? 颜真卿,黄泥习字。 颜真卿三岁的时候,父亲病死了。母亲只好带着他回到了外祖父家。 颜真卿的外祖父是位书画家,母亲也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他们

  • 姓林的资料,古代、近代、现代,天文学家,科学家,书法家,文学家,明星……

    林则徐 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

  • 宋玉刚《晨悟-变通》

    一、宋玉刚《晨悟-变通》 248 低头拉车不看路, 犟劲伴行傻牛犊; 不看前头沟与坎, 必然遭临人生输。 我们常说:低着头拉车,还要抬着头看路。否则,不是跑偏了方向,就有可能会栽

  • 刘林人物简介

    刘林人物简介 刘林 刘林,笔名周朝,男,1969年9月出生于河南太康,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中共党员。职业期刊人,传媒策划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