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法,不能只求形似
卫夫人《笔阵图》:“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你肯定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小时候的王献之跟随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临摹完一段之后,拿给父亲以求指点。王羲之看了之后说“嗯,不错,有点意思了,不过,你怎么漏写了一个点呢?”拿起毛笔就帮他补写上了。得到夸奖的王献之又把这段字拿给母亲看,得意地说:“娘,你看这是我写的。”母亲看了一眼,笑着说:“嗯,不错,只是这个点,像是你爸爸写的。”我们先假设王献之的临摹水平已经很棒了,笔画形态上几近逼真。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别人还是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差距呢?
说到底,这还是要归类到我们一直讨论的形似和神似。学书法,不能只求形似,让我们从王羲之的那个“点”说起。形似还好说,主要指的是纸面上体现出来的笔画形态,看得见摸得着,比较具体,像与不像一看便知。神似则不同,很难用一个具体的指标来评判到底什么是神似。如何能做到“神似”呢?很少有人能直接地描述清楚。语言说不清楚,我们可以试着举例说明。就说王献之的那个“点”吧,我们可以把他理解成形似。王羲之补写的那个“点”呢,我们说它是“形神兼备”。这两个“点”有什么具体的区别呢?
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在《笔阵图》中曾这么说:“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请注意,卫夫人的这句话,根本就没提这个“点”具体应该怎么写,说的是“点”应该像高空中坠落的石头那样。光坠落还不够,还像要崩下来的石头那样。
高空坠落的石头有什么特点呢?首先,石头有重量,是存在质感的。另外,坠落的石头有速度,落到地面的时候,会有一个强烈的碰撞的力量。这些,都是坠石在形态之外的主要特征。一般人在写“点”的时候,都很注意外在形态的描画,却容易忽略那些看不见的质感和速度,忽略笔锋碰触纸面产生的力量美学。
-
匿名2023-08-30 04:48:01不会让人感到无聊。
-
刷子当笔黄泥当墨的著名的书法家? 颜真卿,黄泥习字。 颜真卿三岁的时候,父亲病死了。母亲只好带着他回到了外祖父家。 颜真卿的外祖父是位书画家,母亲也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他们
-
姓林的资料,古代、近代、现代,天文学家,科学家,书法家,文学家,明星……
林则徐 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
-
一、宋玉刚《晨悟-变通》 248 低头拉车不看路, 犟劲伴行傻牛犊; 不看前头沟与坎, 必然遭临人生输。 我们常说:低着头拉车,还要抬着头看路。否则,不是跑偏了方向,就有可能会栽
-
刘林人物简介 刘林 刘林,笔名周朝,男,1969年9月出生于河南太康,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中共党员。职业期刊人,传媒策划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