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死后,为他抬棺材的八位作家是谁?
鲁迅死后,为他抬棺材的八位作家是谁?
是八位吗?应该是十六位吧! 分别是胡风、巴金、黄源、鹿地亘、黎烈文、孟十还、靳以、张天翼、吴朗西、陈白尘、肖乾、聂绀弩、欧阳山、周文、曹白、肖军. 当年鲁迅先生逝世后,究竟有多少人抬棺?昨天下午在上海鲁迅纪念馆举行的“孔另境诞辰100周年纪念座谈会暨《痛别鲁迅》新书发布会”上,由孔另境长女孔海珠撰写的第一本系统介绍鲁迅先生葬仪的书———《痛别鲁迅》,以详实的照片和史料对这些历史问题作了梳理和描述。
书中记载,鲁迅逝世周年时曾出版一本《鲁迅先生纪念集》,其中的《逝世经过略记》《逝世消息摘要》由田军(萧军)执笔,文章两次提到启灵时的抬棺人,他们是:鹿地亘、胡风、巴金、黄源、黎烈文、孟十还、靳以、张天翼、吴朗西,陈白尘、萧乾、聂绀弩、欧阳山、周文、曹白、田军。这份名单记载了16位,而当天的报纸《华美晚报》记载:“大批青年学生送鲁迅入葬,14位作家亲扶棺柩”。《申报》记载:“十二人扶柩出礼堂。”那么,究竟有多少人参加抬棺呢? 当年的抬棺人目前尚健在的只有巴金和曹白。巴金先生已不可能指认照片了,曹白指认右边排在第二的人是他。那么其余都是谁呢?靳以先生于1946年9月6日作《当鲁迅先生逝世的时候》,谈到了他抬棺时的心情;巴金在《一点不能忘却的记忆》中记录抬棺的人数是十三四个人。据孔海珠介绍,父亲孔另境与鲁迅先生有较多交往,又在鲁迅先生葬仪中担任“干事”,所以家中留下一本相册。有一张现场照片提供的是绝对准确的名单,抬棺人共12人,其中比较容易辨认的是巴金、胡风、张天翼和姚克等。靳以的女儿南南曾拿出其父亲珍藏的照片原件,背面有靳以亲笔注明的抬灵柩名单。可惜,照片从照相本上揭下时,背后的毛笔字被粘住了,可以看到有姚克、欧阳山、胡风、巴金、张天翼、靳以、黎烈文、吴朗西、鹿地亘9人,这缺少的3人颇费猜测。而《沙汀传》作者吴福辉介绍,沙汀曾为抬鲁迅棺材的事有一段回忆,并从当年《文季月刊》刊出的照片上指认出有沙汀,为什么其他照片上看不到沙汀呢? 孔海珠经过多次采访和查考,列出了第一次从万国殡仪馆启灵时抬棺人名单,12个抬棺人分两排,巴金和鹿地亘在最前面,后面依次是胡风、曹白;黄源、张天翼;靳以、姚克;吴朗西、周文;萧军、黎烈文。而巴金的一篇文章说,最后放入墓穴时,大家都意识到这是最后的诀别,当抬起灵柩时,很多人跑过来把手伸到灵柩下,其中就有田军(萧军),那个押柩车的西洋人也来帮忙,所以萧军说“启灵人”有16位也是有一定根据的。
邱世鸿的发表论文
在专业刊物和重要发表各类论文10余篇。《书法导报》正版连载《论国学涵养对高等书法教育的多重影响》(杭州高等书法教育国际研讨会交流论文),20000字,影响较大。《新华文摘》转载一篇《论碑学的反思与再生》。
(1)《姜澄清书学思想研究》(1999年,《中国书法》杂志第1期.)
(2)《怀素狂草与酒神精神》(2000年,《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3)《大学书法教育与素质的关系》(2001,《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4)《夺角视点:当代书法研究的方法论》入选“二十一世纪书法・天津论坛”,被评为“优秀论文”并入集。
(5)《清代隶书勃兴的原因及其审美特征》(2003,《贵州师范大学大学学报》)
(6)《论新文人书法与文化精神》入选“2003年广东新文人研讨会”。(文载《书画艺术》杂志2004年第6期)。
(7)《重新认识徐无闻》(《书画文献》杂志,2004-6)
(8)《王振中先生的中国画探微》(《当代贵州》杂志,2003-7)
(9)《林散之书法的文化意义》(《中国书画》杂志,2004-3)
(10)《萧散清逸嗣元风---蓝瑛绘画, 评赏》(《书与画》杂志,2004-6)
(11)《二十世纪书法美学的回顾―-从美育到审美文化的研究》入选“第三届书法学暨发展战略”研讨会,文载《书法导报》2004-7-21)
(12)《从秦汉简牍帛书谈对待文化的态度》(《书法》杂志,2004-8)
(13)《论现代书法的内向开拓》(《现代书法20年研讨会文集》2005-10)
(14)《黄庭坚书画理论对蜀学的贡献》(《艺术百家》杂志,2005-1)收入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华艺出版社,黄君主编)
(15)《朱熹哲学思想对书论的影响》(《艺术百家》杂志,2006-4)
(16)《洛蜀会通与理学书论》(《东南文化》杂志,2006-5)
(17)《两宋理学书论概念诠释》入选《全国书学研讨会论文集》。
(18)《技艺两进,心迹双清―徐无闻先生诗文书画里的人格精神》(《艺术品鉴》杂志,2007-1)
(19)《朱熹书论的二重性及其价值》(《美术与设计》杂志,2007-2)
(20)《魏了翁书论对理学书论的发展》(《社科研究》杂志(香港)2007-1)
(21)《高等书法教育与全面素质的培养》(《中国教育导刊>杂志2007-5)
后改为〈高等教育书法篆刻教学规律初探〉载〈<中国书画报>〉6月版。
(22)《理学与性灵》(载《艺术百家》杂志2007-5)“第二届性灵派书法原创展研讨会”主题论文,作学术讲座。
(23)《试论浙东理学书论的发展及特点》(入选“浙东书学研讨会”及<论文集>,主题发言)
(24)《文道并重与新文人书法》(《新文人书法研讨会论文集》,主题发言)
(25)《六朝文化研究的拓展综述》(《瘗鹤铭国际书学研讨会文集》,主题发言)
(26)《吴门书派的盛衰与明清书法研究》(网络论文)
(27)《理学书论与书家人格培养》(《中国画品》杂志2008-1)
(28)《书法创作三态论》(《中国书法》杂志2008-4)
(29)《苏轼的“技道双进论”与当代书家人格培养》(<<2008中国书法金陵论坛”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又载〈书法报〉7月版三期整版连载。
(30)《近现代印人的书法研究》(《中国书法》杂志2009-5,10000余字,附图30余幅)
(31)《李鸿章书法的矛盾性研究》(《江淮书风研讨会论文集》,安徽美术出版社)
(32)《徐无闻先生对泰山刻石的研究与创作》(2009,“泰山论坛”及“江苏青年论坛”,收入《江苏省青年论坛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
(33)《尽笔墨之奇写山川之神---王振中先生的中国画探微》被选编载入《王振中画选》(2010年荣宝斋出版社)
(34)<<魏晋书法的艺术精神>>长文被选入<<历届书法硕士生论文集>>(第一辑)(荣宝斋出版社2008)
(35)论文<论国学对高等书法教育的多重影响>入选”高等书法教育国际研讨会”.(中国杭州.15000字.赴会重点发言.载入集.并组织十所艺术学院本科作品展。
(36)《手札大家谈》(四人之人丘若)刊登《书法报》6-22第11版。文字4000字,附作品一幅手札。(张波主编)
(37)2011年《中国书画》第8期刊登《名家谈当代伪二王书法》批评文章,图片。1500字。
(38)论文《李鸿章的书法与书论》发表于《中国书法》第7期。(与王永良合作,第二作者)
(39)评论文章《再论伪二王书风》在《中国书法》2012第1期“名家专栏”刊登。
(40)《康有为书论的矛盾性研究》((2013,入选“康有为奖中国书法岭南论坛,并入选《论文集》及《书镜》杂志等多种,重点发言。赴广东南海会议)
(41)《碑学的反思与再生》(2013刊登于《中国书画报》4-20,《新华文摘》转载)。
(42)《苏轼的技道双进论语当代书家人格培养》(2013,入选“笔墨东方--2013中国书法国际论坛研讨会”并入《论文集》。赴成都会议。
(43)《对当代书法创作现状的忧思》(2013-1,《中国书法》杂志刊登,核心刊物)
(44)《新文人书法论纲四题》(2013,入选“第二届全国新文人书法研讨会”,并入《论文集》,《书镜》《中国美术研究》等刊物转载)
(45)《书道:生命之魂》刊登于《美术视线》杂志第8期。
(46)《启功的文化精神》刊登于《创作与评论》杂志。(湖南文联主办核心刊物)
-
刷子当笔黄泥当墨的著名的书法家? 颜真卿,黄泥习字。 颜真卿三岁的时候,父亲病死了。母亲只好带着他回到了外祖父家。 颜真卿的外祖父是位书画家,母亲也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他们
-
姓林的资料,古代、近代、现代,天文学家,科学家,书法家,文学家,明星……
林则徐 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
-
一、宋玉刚《晨悟-变通》 248 低头拉车不看路, 犟劲伴行傻牛犊; 不看前头沟与坎, 必然遭临人生输。 我们常说:低着头拉车,还要抬着头看路。否则,不是跑偏了方向,就有可能会栽
-
刘林人物简介 刘林 刘林,笔名周朝,男,1969年9月出生于河南太康,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中共党员。职业期刊人,传媒策划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