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书法 > 书法学问

学书谱的好处和坏处?

时间:2023-01-24 14:16:16 浏览: 79 作者:笔墨纸砚网

一、学书谱的好处和坏处?

学书谱好处多多,能够较全面的掌握草书用笔和结构,让人荡气回肠,心情愉悦,是非常享受的一件事,书谱的书法理论也非常完整,对我们学书法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是每个学草书者绕不过去的一件优秀作品,建议大家多多练习书谱。至于坏处,我认为不存在。

二、为何有人说孙过庭的《书谱》是每一位书家的必修课?

孙过庭《书谱》确实是每一位书法家的必修课,实际上是每一热爱书法者都必须要学习的一篇经典书法理论文章。

孙过庭《书谱》即是一篇经典的书法理论文章有也是一篇经典的书法艺术作品,书文双绝。虽然也是一篇序文,并不完整,但其文章是对书法理论研究,最成熟而且比较系统的一篇经典书法理论文章。其内容高度概括提炼了唐代以前的书法理论精华,而且从书法的临摹到创作以及书法家的艺术修养,书法的审美,都有所涉及,其见解独到深刻,基本上将书法的核心要义做了比较系统科学的,深刻透彻的阐述。其理论对书法的学习,临摹与创作,审美和书法文化的理论形成具有开天辟地价值的指导作用。因此也是一篇在书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书法理论杰作。

实际上自孙过庭《书谱》问世以后,几乎所有书法理论的形成,基本上是围绕《书谱》的基本理论或思想展开与深化的。唐代是楷书书法巅峰,更是书法理论逐步走向自觉追求的分水岭,奠定了唐代在书法理论上的地位。

《书谱》从书法艺术上特别是草书书法是上也特别重要。更重要的是《书谱》为墨迹作品,保留了唐代以前草书书法用笔技法,特别是以二王为代表的草书书法用笔与结构技法。唐代以前的草书作品,可以说已经没有墨迹本作品存世,比如后来的《淳化阁帖》或者《万岁通天帖》中草书书法的笔法传承在孙过庭的《书谱》中都有传承。

孙过庭对王羲之以及张芝草书笔法非常精熟,在唐代甚至以后都无人能及。《书谱》作品纸墨精良,神采焕发,其书法风格融合了妍美与质朴为一体,在笔法运用上,中锋侧锋并用,点画或藏或露,用笔忽其起忽倒,笔笔都在变化之中,而节奏清晰明快,变幻莫测,目不暇接。在笔势是上技法纯熟,纵横洒脱其书法已经达到了心手相忘之境。

因为《书谱》,以其独到的见解揭示了书法的本质及特点,介绍了学书的三阶段,创作的五乘五合等。内容宏伟广博,涉及面十分广泛,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书法艺术中极其重要的书写规律。

因为这本书不仅是一篇文词非常优美的书学理论,而且也是草书艺术的理想典范,书中的理论方面总结了前人经验并且有所发展,价值是非常高的。

书法是造型艺术。《书谱》指出,书法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更具有艺术性,《书谱》云:“书契之作,实以记言”。这是对作为名词的(书)而言,它的功能是“记言”。 然而作为动词的“书”, 则是“记情” 的“聚墨成形” 的书法艺术。

三、学习孙过庭《书谱》应注意哪些问题

关于孙过庭的《书谱上》呢,我临习,大概是很多年前的事了,说点儿个人感受。

一是其中的部分理论是对的,比如人笔俱老,道技双修(大概意思吧);有些也引发争议,比如对王羲之书论的质疑,到如今还在争论不休,有的观点吧我觉得不明其意甚至是存在明显的错误,比如专攻一体,与张旭教颜真卿的“书之曰能,且功真草”明显不同,也许是为自己只擅长草书找了个理由。所以吧,咱家武断一回,给书谱内容一个结论:对七成、疑两成、错了一成。(这已经很好了,有些都不及格)

临习书谱呢,笔法上大概要抓住两个关键,一是熟,书谱的熟练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所以呢,书写速度偏向于快,也就是有滑和健的感觉;二是藏锋技术,还是要好好看仔细想想的,不赘述。也正是因为如此,后人把书谱列入能品。当然上面还有逸品和神品,比很多书绅要强得多。

四、《书谱》的入笔与收笔,这些细节你注意到了吗

草书的起笔与收笔一个笔画的完成,需要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大到横竖撇捺,小到一个点都是有这个动作过程的。比如起笔时要一气呵成,所以必定是功力十分深厚时才能信笔写出很好的效果。收笔则与起笔同样重要,故而需要小心收拾。就拿草书来说,唐代的孙过庭不光理论厉害,实践也绝对行。孙过庭的《书谱》在起笔收笔方面就非常有特色,十分精巧,特别是对笔锋的熟练掌握与使用令人叹为观止。 一、起笔 孙过庭的起笔十分爽利,确实做到了一气呵成。在临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观察和学习《书谱》的入笔方法。 1、起笔的角度。首先《书谱》中起笔的时候都不是直入的,它有一个很小的细尖。这个细尖虽然很细很小,但是却不单薄,很厚重。应是入笔后轻微的捻管所致,使的笔画迅速的由侧锋转到中锋来。这样的入笔显得含蓄有韵味。王羲之的《兰亭序》起笔也基本都是露锋,要不孙过庭那么推崇王羲之!入笔的角度变化很多,几乎各个角度都有,需要仔细观摩,找准入笔角度对接下来的行笔动作有很大帮助。变化太丰富,读帖时要细致观察。 2.起笔的藏露。《书谱》的起笔,大都露锋起笔,显得十分爽利,但又不是直入,而是有个角度方向的转变,所以不会显得太过毛刺。少量的藏锋起笔也是为了改变节奏,增加字法章法的丰富性。 露锋 藏锋 3.起笔的轻重。《书谱》的起笔大都较为轻盈,顺势而入,显得十分顺畅流美。但也间或夹杂一些较为重的起笔动作,有一个顿挫和按的动作。这样轻重结合的起笔,增强了整体的节奏感,有一种抑扬顿挫之感。 轻起笔 重起笔 4.起笔时与上一笔的承接关系。《书谱》的行文十分流美,一点都不会有阻塞的感觉。虽然连笔不多,大都字字独立,但是字与字之间的笔意上的连带使得章法上出现了流美的效果。因此要注意起笔时与上一笔的笔意上的连带关系,走笔要有势的关系,不可一笔一笔独立开来。如“志”的第一笔横画以及“俯”的第一笔撇画。 二、收笔 很多人光注意了起笔而不去关注收笔,这是不对的。古人对于收笔十分重视,无不小心翼翼。有来必有收,这样一个字才算写完整,而不是丢了一块。 1、顿收。这种收笔方法是用笔肚子收笔,给人一种戛然而止的感觉,引发联想。但是《书谱》中此法不多用。 2.回收。回锋收笔,这里是到了笔画末端略提后回锋,把笔画包在点画当中,同样有含蓄隽永的艺术效果。例如“无”字横的收笔和“令”字最后一点的收笔。 3.放收。这种收笔方法在《书谱》中运用的最多。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收笔时,孙过庭一般有一个提的动作,导致出来一个小小的锋尖。“互”字第一横的收笔很明显。有些笔画收笔时,提的成分加多,不如上面的含蓄。 有些笔画为了承接下一笔,眉目传情,放收时要注意笔断意连。 4、锋尖送到末端。收笔时最忌讳用力甩出去,而是应当把锋尖送到笔画的末端。这样字才不会轻浮,显得沉着一些。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刷子当笔黄泥当墨的著名的书法家?

    刷子当笔黄泥当墨的著名的书法家? 颜真卿,黄泥习字。 颜真卿三岁的时候,父亲病死了。母亲只好带着他回到了外祖父家。 颜真卿的外祖父是位书画家,母亲也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他们

  • 姓林的资料,古代、近代、现代,天文学家,科学家,书法家,文学家,明星……

    林则徐 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

  • 宋玉刚《晨悟-变通》

    一、宋玉刚《晨悟-变通》 248 低头拉车不看路, 犟劲伴行傻牛犊; 不看前头沟与坎, 必然遭临人生输。 我们常说:低着头拉车,还要抬着头看路。否则,不是跑偏了方向,就有可能会栽

  • 刘林人物简介

    刘林人物简介 刘林 刘林,笔名周朝,男,1969年9月出生于河南太康,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中共党员。职业期刊人,传媒策划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