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书法 > 书法学问

当代学智永楷书的书家?

时间:2023-03-16 03:24:19 浏览: 102 作者:笔墨纸砚网

一、当代学智永楷书的书家?

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刘洪彪先生说过:别一味学唐楷,临摹智永千字文,才能得王羲之笔法真传,尤其是从小打基础时候老师都強调学楷书,但一味打基础,自从写草书后,觉得笔法是有错误的,如果让我重新来,我觉得学习楷书最好办法是学习墨迹本,那就是智永的《楷书千字文》,说明但竭力推荐智永《干字文楷书》,他还強调:“书不入晋,终入野道”入不入晋?就是你有没有掌握晋人笔法。至今为止,学智永千字文楷书应是当代著名书法家卢中南老师,他的书法用笔很典型的晋人之笔意。

二、智永在书法界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智永,(约511~608年前后),名法极,俗姓王,是王羲之的七代孙,为羲之第五子徽之之后,活动于陈、隋年间。其生卒年代,据他的弟子尚杲和尚《瀑布山展墓记》所记情况推算,当卒于隋大业四年(608)前后,有材料说他活了近百岁,当生于梁天监十年(511)前后。他是一位十分勤奋的书家。据说他为了写字,30年不下楼,求书之人如市,门限为之磨穿。他曾书写真草千字文800本,分送浙东各寺。李嗣真评智永的字说:“精熟过人,惜无奇态。”苏轼则反驳说:“永禅师欲存王氏典型,……非不能出新意求变态也。然其意已逸于绳墨之外矣。”又说:“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及造疏淡。”智永之不求奇质异态,除了保持王氏典型以外,也是恪守佛教教义的表现,沉静淡薄不求奇怪,是佛家的基本要求。智永的代表作是《真草千字文》。日本存有墨迹本,陕西西安碑林有刻本。其中草书字迹规范,字也较大,是良好的草书范本。

三、智永千字文特点

智永千字文特点

智永写本《千字文》采用真(楷书)、草两种书体隔行排列、以楷书对释草书的方式,这是智永的创造,既便于学书者释读草字,又能让人同时欣赏他两种字体的书法,可谓一举两得。智永俗姓王,是王羲之第七世孙。

此帖中的草书,完全得益于他的先祖王羲之,并师承了草字法规。但此帖每格一字,每字独立,写起来循规蹈矩,而不似其远祖王羲之与唐代张旭那样“笔墨飞舞”、字字相连呼应。

智永继承了王羲之的笔法,但每个字中又都有一两笔特别加重笔力,更显示出智永作书时的神情专注,神力内敛,重笔之处也显得圆润合拍,健肥适当。此帖中的真书(楷书)属于行楷,比正楷更轻快。

智永行楷每字中也有一二重笔,因而字态更生动 ,更清劲秀雅,唐宋以后的书法大家也大多喜欢师承智永的楷字。《真草千字文》直接继承王羲之楷书、行书、草书的传统,而禅意更浓,神采超逸,充分展现出智永书法平淡而清健、高标出群、纤尘不染的风格。

张怀妒槎稀吩疲骸爸怯涝蹲嬉萆伲妥闫肷茫娌菸┟耐就肃危蠛0擦鳌N⑸杏械溃ㄕ胖ィ┲纾氲糜揖猓婺苤钐澹诓葑钣拧F飨掠谂贰⒂荩旃谘颉⒈ !

四、南朝智永唐代怀素明代文征明分别擅长哪种书法他们书写的千字文各有何特点?

怀素(737-799年),俗姓钱,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书法率意颠逸,千变万化,法度具备。

智永和尚(生卒不详),南朝人,本名王法极,字智永,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书圣王羲之七世孙,第五子王徽之后代,号“永禅师”。智永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他传“永字八法”,为后代楷书立下典范。所临《真草千字文》八百多份,广为分发,影响远及日本。即使现在,依然是书法学习的经典教材。都穆《寓意篇》评其字谓:“《智永真草千字文》真,气韵飞坮,优入神品,为天下法书第一。”

五、智永800本《千字文》,都到哪里去了?

文|安祥

上一文我写到了经文、经生,以及写经体(“ 太强大了,看看那些经生到底写下了哪些旷世书法? ”)。其实,在中国书法史上,还有一个人对写经可能起过一定的作用。但他自己又不抄经,但 他的《真草千字文》却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他就是王羲之的七代孙:智永。

智永是梁陈、隋间人,但生卒年月不详。名法极,姓王,会稽人。为山阴(今浙江绍兴)永兴寺僧,人称“永禅师”,是王羲之七代孙。

智永从小就向萧子云学书法,后来,萧子云奉诏为梁武帝摹写周兴嗣所编写的《千字文》。于是,萧子云就让其弟子智永做他的助手。智永从此有机会进入内府的藏书阁,阅遍了王羲之的诸多墨迹,并由此书艺大进,激发了他继承祖法,传诸后世的念头。

为了专注学习王家书法,免除世俗干扰,智永和他弟弟一起遁入佛门,捐宅为寺,曰“永欣寺”。梁武帝为其所感动,特颁赐“永欣僧”匾额,以示褒奖。由此,智永被后人尊称为“永禅法师”或“永禅师”。

永欣寺后来改名为云门寺。据说,智永将传家之宝《兰亭序》带到了云门寺保存。云门寺有专门的练书阁楼,智永发誓“书不成,不下此楼”。智永这一练,就是三十年,用功之甚出了名,他将自己写废的毛笔笔头装满了五大竹簏,埋之成冢,自撰铭词,称之为“退笔冢”。后来,登门求教的人络绎不绝,踏破了他户外的门限,最后只能用铁皮来加固,这个故事后来演绎成了典故,叫”铁门限“(一说“铁门槛”)。

智永留有《真草千字文》,真草二体,是智永的传世代表作,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留传千古名迹。

相传,智永当年曾写了《千字文》八百本,散发给了江东诸寺各一本,以借佛门之力来推广王书。

但到北宋时,宣和内府内仅存了七卷《真草千字文》,而到南宋至今则只有一卷留世,就是保存于陕西西安碑林的薛嗣昌石刻本。

<small>左为石刻本,右为墨迹本</small>

还有一卷则早在唐代就流传到了东邻日本,是保存完好的墨迹本。其余在中国本土的,到了南宋之后,都成劫灰。

墨迹本《二体千字文》藏在日本的东大寺,没有署名,很多认为就是智永所作,但也有人以为是唐人的临本,至今争论不休。

<small>《二体千字文》墨迹本为纸本、册装。计202行、每行10字,原为谷铁臣旧藏,后归小川为次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是其拓本。</small>

启功先生曾于1989年4月在京都小川家看到了原本,在其《千字文说》中补记道:

1912年,日本小川为次郎把所得到的这个墨迹本影印行世,并改装成册,得以让我们一窥真容。

相传,东晋王羲之用过几年时间专门写“永”字,认为这个字具备楷书的八法,写好了这个“永”字,所有的字都能写好。智永就是在大王的基础上,将这个“永字八法”加以发扬光大,并又传给了虞世南,再后来,这个永字八法又经过很多书法家一代代传了下来,为后代的楷书立下了学习的典范。

《真草千字文》采用以楷书对释草书的方式,这样对于学书者而言,既可以通过楷字识认草字,又能让学书者同时欣赏两种字体,同时还起到了传播大王书体的效果,可谓是一举多得。

很多人以为,智永书写《千字文》只是重复王羲之的字体,其实不然。我们现在认真识读《千字文》,可以看到,智永的楷书和草书,是在大王的基础上,藏头护尾,一波三折,含蓄而有韵律,从中也能独到晋唐笔法的一些痕迹。也因为如此,有人主张学书应从智永《真草千字文》始。但也有人认为,智永继承王羲之笔法,对初学者又过太难。孰对孰错,只有学书者自己把握选择。

包世臣在《艺舟双楫・述书下》曾讲到:

从这里,我们大致可以看出,智永是继承了蔡邕、崔子玉、钟繇、王羲之等人物,而又通过他传给了唐代的虞世南,从而启发了唐代书法家的第一代人物。这是一种承上启下的示范作用。

苏轼在《跋叶致远所藏禅师千字文》中也曾说:

我们从日本《二体千字文》墨迹本上,大致也可以看出,智永在笔法的起讫顿挫上,在结构的呼应避就上,都达到了高度的流利和精微。也正是因为这样,后世张旭、孙过庭、欧阳询、褚遂良、怀素诸人都临过智永的字,即使到了宋、元、明,书家也都拿《千字文》为范本,从而出现了很多《千字文》的临本、作品。时至今日,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依然是我们学习楷书的优秀范本。可以说, 智永是在中国书法教学上起到了示范作用的重要人物 。

他写了八百本《千字文》散给浙东诸寺,这些《千字文》显然是给当时的人,特别是抄经的僧徒作范本用的。这在当时一定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有趣的是,智永是一个诚笃的高僧,但他一生醉心于书法。他的书风和一般佛经抄本风格决然不同;即便如此,他自己并不抄经。那么,他写的那八百本《千字文》有没有深入地影响陈隋时代的抄经书体呢?这是个有趣的问题,但似乎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在书法领域的影响一定大于纯抄经领域。

最后,我们摘录一些历代书家对智永的评论,作为本文的结束吧。

张怀妒槎稀吩疲

米芾云:

苏轼《东坡题跋》云: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云:

明解缙《春雨杂述》云:

清代何绍基《东洲草堂金石跋》曾说:

清代冯班《钝吟书要》则说:

都穆《寓意篇》评其字谓:

回应题目: 智永的那800本《千字文》都在哪里了呢?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刷子当笔黄泥当墨的著名的书法家?

    刷子当笔黄泥当墨的著名的书法家? 颜真卿,黄泥习字。 颜真卿三岁的时候,父亲病死了。母亲只好带着他回到了外祖父家。 颜真卿的外祖父是位书画家,母亲也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他们

  • 姓林的资料,古代、近代、现代,天文学家,科学家,书法家,文学家,明星……

    林则徐 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

  • 宋玉刚《晨悟-变通》

    一、宋玉刚《晨悟-变通》 248 低头拉车不看路, 犟劲伴行傻牛犊; 不看前头沟与坎, 必然遭临人生输。 我们常说:低着头拉车,还要抬着头看路。否则,不是跑偏了方向,就有可能会栽

  • 刘林人物简介

    刘林人物简介 刘林 刘林,笔名周朝,男,1969年9月出生于河南太康,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中共党员。职业期刊人,传媒策划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