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书法 > 书法学问

如何更好的写好毛笔字?

时间:2023-05-24 10:08:05 浏览: 41 作者:笔墨纸砚网

如何更好的写好毛笔字?

步骤/方式1

选择合适的字帖。

首先应该选择合适的字帖,作为临写的范本。

步骤/方式2

刚开始学写字,究竟要写多大才合适?一般情况下,建议写5、6cm大小的较为合适,因为这个大小正好在坐姿情况下,整个字能坐收眼底,可以控制点画长短,字形不变形。

步骤/方式3

执笔

其次,要写好毛笔字,要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正确的执笔方法。

步骤/方式4

不论是毛笔字、书法还是书法艺术,它们有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用笔,这也是赵子昂所说的"用笔千古不易"的书学理论。古人对用笔问题一直是历代书家谈论的话题。这里,只说说用笔的核心,就是中锋用笔。为什么要中锋用笔?书法中的点画是通过书写而来,而书写的要义就是中锋用笔,只有中锋用笔才能写出"入木三分"的感觉。怎么中锋用笔,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要让毛笔的笔尖行走在点画的中间部位,要做到这个,必须使毛笔"立起来"行走。

步骤/方式5

要注意掌握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

汉字是由各种笔画(如点、横、竖、钩、提、撇、捺、弯、折等)组成的。学写毛笔字,首先要掌握基本笔画的写法,结合写字的实际,仔细观察、分析、掌握。掌握基本笔画的写法,还要掌握笔顺的规则。先从什么部位开始,后从什么部位写,都是有一定的习惯和规则的。掌握了写字的笔顺规则,写起来就顺手,写得好。

书法常识露起露收

1.书法中的用语,什么是顿笔,露峰,挑出

解析“顿笔”与“回锋”

硬笔书法发展至今,基本上还是沿用了毛笔书法的理论和方法,因此评价一幅硬书作品或者学生的写字作业,也更多地是以毛笔书法的标准来衡量的。在毛笔技法中,有几个较重要的概念:提按、转折和回锋,硬笔书法中也不可避免地延续了这种概念和书写技法。只有真正理解了提按、转折和回锋的原理,才能在硬笔字的书写中更加合理地表现出“顿笔”与“回锋” !

提按:顾名思义,就是“提”和“按”。提是把笔尖提起,按是把笔尖压向纸面即“顿”。用毛笔写字时,提可使笔画变细,按可使笔画变粗。而硬笔在“提按”时笔画的粗细变化就显得相当细微。

转折:汉字有很多笔画是复合笔画,如折、钩等笔画在书写时需要转换书写方向,也就出现了“转折”。转折也分两种情况,即转(圆)和折(方)。古代书论中:“方圆与转折对应”即指此。

“回锋”:很多时候紧跟在“顿笔”后的延续动作,一般出现在“折”和某些笔画(如横)的收笔处。它主要起到调整笔画方向和连接下一笔的作用。毛笔软,所以在转折处必须调整好方向才能继续书写,但在硬笔书法里,为了不影响书写的流畅,“回锋”这个动作已经变得很轻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那么,在硬笔字中如何体现“顿笔”和“回锋”呢?

一、硬笔字中“顿笔”的写法

顿笔是“提按”技法中的“按”,而且是重按。用硬笔写到纸上,就是很小的一个点。这个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具体的笔画和字来定的,如横的顿笔稍平,竖的顿笔稍竖。一般来说,正确的顿笔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不破坏笔画的原貌,如“ ”不能写成“”该平的还是平的。

2、顿笔是笔画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是在原有笔画上的装饰。如“”不能写成“”。

3、顿笔是一次写成的“点”而不是侍孝机械的“点回”,更不是反复地涂描。

顿笔的正确写法:从左上向右下按,方向基本是在45度角,以横为例:顿笔DD向右行笔DD顿笔(回锋)。前一个顿笔是凌空向右下按(凌空是笔尖在触纸前已经在空中开始运行了),后一个顿笔是在收笔时直接向右下按。虽然写顿笔时有一个停顿及下按的动作,但整个笔画的书写过程应该的连贯的,看似有三步,实则是一气呵成写出来的,熟练后只需一个节拍。同时收笔处的回锋应该根据下一个笔画来选择合适的角度,有时可以忽略不写。

小学生由于手部肌肉发育还不完善,往往在书写时较难体现笔画中这种精细和连续的变化,所以一定要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写好。如上面的平横,可以先分成三拍(顿-横-顿)反复练习,直到熟练后自然把三拍快速地连成一拍来写,即可使顿笔和笔画本身做到浑然一体。

二、硬笔字中 “回锋” 的写法

在毛笔技法中,“回锋”是重要的内容,但在硬笔字书写过程中,由于笔尖细,笔画粗细变化小,因此“回锋”就显得不像顿笔那么重要,有时候甚至可以忽略。此外,“回锋”也并非固定不变,有时候需要回,有时不需要回,同样是“回锋”,回的方向和方法还不尽相同。著名书法家、书法特级教师钱沛云先生在他的教学过程中将这种不同的回锋(笔势)归纳为五种情况。

“书写是连续完整的运动,在一个字的所有笔画之间,笔锋(即笔尖)仍然必须按照一定的规范运行。有时可凭借‘游丝’而透露出笔锋的运行轨迹,但在更多的时候,这些笔画之间的运动都消失在空中……合理的空中运行路线,保证了点氏谈亩画准确书写时的方便、快捷。”(引自邱振中《书法技法的分析与训练》)

2.毛笔书法中,藏锋和露锋起笔有什么区别

1、区别一:藏锋讲究的是欲下先上,欲右先左,从而把笔锋隐藏起来,使笔画看起来圆润不毛燥。露锋一般用在撇、捺和悬针竖,显得干净利落。

2、区别二:起笔的顺序不一样,藏锋一般起笔时,大都按照笔画来书写;露锋的起笔就比较随意一些,只要把字写出来即可。

3、区别三:露锋起笔下笔时,笔锋外露在点画外面的起笔方法,一般是指起笔而言。露锋起笔往往以侧锋为主,这种起笔灵活而飘逸指下笔时,笔锋外露在点画外面的起笔方法。

拓展资料:

1、藏锋是书法里面的一个共知的笔法。藏锋做为一种用笔技法也是为古之书家最为重视的技法。我们从古人流传下的书论中对藏锋的关注情况便可得到佐证。 以点画不出锐尖为藏锋。从“藏锋以包其气,露锋以纵其神”的话来看,似乎古人的主流的看法也是这样。藏锋便能做到藏歼森锋。一字之中、一点一画之内笔锋要数次转向,这就要求我们要数次提笔。所谓“提得笔起”是说要提得恰到好处,即要充分,又不过。

2、露锋起笔下笔时,笔锋外露在点画外面的起笔方法,一般是指起笔而言。露锋起笔往往以侧锋为主,这种起笔灵活而飘逸指下笔时,笔锋外露在点画外面的起笔方法。即下笔不逆行,一般是指起笔而言。露锋起笔往往以侧锋为主,这种起笔灵活而飘逸。写楷写行草皆可使用。行草书的起笔大都是采用“露锋”.起笔。此外,收笔时,笔锋表露在外的叫“出锋”。它也属露锋,如悬针和燕尾等。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

3.书法中的露锋是什么

露锋.是描写出的点画笔锋外露,如擞、撩、钩、提婷乾酉的收笔处均屑露锋.行草中点晒之间的,f应或行敦间的起承往往客运用露蜂来垦示.书法创作,尤其在“忘情'状态下的Ql横驰骋,无拘无束的任意挥洒中,为使作品气韵气动、自然连贯,作为一个有肇养的书家,他的注意力自然地、更多地集中在整个作晶的情调和童境的表现上,不斤斤计较技巧上的中、侧、藏、露、虐,实,因此才在作品中呈理出宇里行间,承上启下,左呼右应,顾盼有情的自然超逸,优雅动人的情采和神韵.姜羹《续书谱,说:“不欲多露锋芒,露则童不持重,不欲深藏圭角(玉器的楞角).藏则体不精神.说明・霞锋、霹锋要用得得法,该藏粥藏,诙露则露,藏得巧妙.露得恰当,这样写出来的字就圆转刚劲,饱满生神.

藏锋一般用在笔划起笔时,有一定的讲究和说法:欲右先左(横划),欲下先上(竖划),不露笔尖,笔划较 *** ,而撇的起笔要藏锋,出笔不必藏锋,但要注意不要一划而过,也要空收笔锋(回锋);钩,出锋后也要空收笔锋,方力道含蓄沉稳,长竖的起笔要藏锋,收笔要回锋.藏锋的字看起来浑厚有力,力在内,不外泄,有一种内在的含蓄的审美意蕴. 写出的点酉,藏头护尾,不霹锋芒,笔锋包藏在点画之中,即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乾.“笔正则锋藏',藏蜂用堆须注意笔管要正.“蘸锋以包其气”,蛤人以含蓄、潭劲,精神内含的感觉.

4.请问一下,书法起笔,收笔的技巧

一、起笔及其方法

起笔,又称落笔、下笔、发笔,是一笔一画的开端,是点画定格、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其用笔方法主要有逆人、折人,间或亦用顺人的方法。

1、逆入

逆人就是逆锋起笔,即采用与行笔的相反方向(欲右先左,欲下先上)遣锋发笔。逆人的用笔方法与不同的笔法结合,往往可以写出势态迥异的笔画来。如与转笔结合,可写出圆头如篆之笔画,表现出沉实浑劲,含蓄端庄的势态;如果与顿笔、折笔结合,则可写出方头笔画,劲健有力,意态昭然。

在楷书里面,点、横、竖、撇、捺的基本样态多用逆锋,为什么起笔要用逆锋呢?

首先,用逆锋写出的笔画显得既内含筋骨,又方整俊健;

其次,汉字笔画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内在联系,表现在书写上就是取逆势。

汉字的书写规则是: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中间后两边。这种规则本身,有逆锋取势的原因在。如数横并列,写完第一横,就要把笔锋从右移到左,即形成“欲右先左”,再写第二横,这就自然地要用逆锋。再如几个竖画并列,写完第一竖,就要把笔从下面提上来,形成“欲下先上”。可见,取逆势存在于笔画之间所形成的笔势往来之中。

其三,用笔如舞刀出拳,欲使刀、拳有力,须先将刀或拳快速后缩,然后奋力冲出,逆锋起笔与此理同。唯如此,方可把点画写得遒劲,矫健,气势充足。但必须注意,这种取逆势的方法,在时间上是很短暂的。且人笔也是很轻的,须谨防造成粗头、长嘴的病笔。

逆锋在实际书写的过程中,通常表现为两种“逆法”,一是虚逆,一是实逆。所谓虚逆,就是笔锋在空中作逆锋动作,笔锋在逆的过程中并不着纸,也即是空中取逆势。所谓实逆,是指笔锋轻轻人纸,向点画的反方向运行极短的一段,然后再调锋运笔。

2、折入

折人,就是折锋起笔,即起笔与行笔之间毫锋运动的方向成一定的角度,有一个毫锋转向的环节;写出现棱角,出锋芒的方头笔画,显得精神闪耀,形态毕露。也可称之为“露锋入笔”。

3、顺入

顺人,就是顺着行笔方向顺锋人笔,笔画利落流畅,起行浑然一体,神态自然成趣。

从传统笔法看,历代书家在自己的书写实践中,乐于运用逆锋或折锋起笔,这种起笔配合行笔、收笔中的折笔或转笔的运用,可形成两种不同的笔画势态,表现出刚、柔不同的风格特征。而顺锋起笔,在魏晋小楷中用得较多,至唐代的中、大楷,偶尔用用,并不构成普遍现象。

二、收笔及其方法

收笔,也叫杀笔,是笔画书写将要完成时,笔毫离开纸面前的动作。一般说来,收笔有两种方法,即藏锋收笔与露锋收笔。

1、藏锋收笔

藏锋收笔是指收笔时笔锋朝笔画的反方向回收,将笔锋藏于点画之内,所以又叫回锋收笔。如写横画时,往右写到尽头后稍提,接着向右下顿笔,然后向左回锋收笔,让笔锋藏在线条之内;再如写“垂露竖”,书写到收笔时笔锋稍向左复向右下稍顿后,再向内回收。

2、露锋收笔

露锋收笔,即在收笔时将笔毫收拢,把笔逐渐提起以离开纸面,使笔锋外露,其笔画末端呈锥状,如写悬针竖、撇、捺、钩、挑等笔画都要用露锋收笔才能达到效果。露锋收笔忌飘浮无力,一掠滑过,应将力量贯注于毫端至笔画末端。

5.我要收集一些书法常识,请大家多给提供几点,在此感谢,

书法的常识

壹、基本常识

一 笔墨的使用和保养:

1.安砚:把砚台放在桌子的右上角。

2.研墨:

●倒水要适量,不要太多。

●拿墨时,食指要放在墨的顶端,拇指和中指夹在墨条的两侧。

●按墨要重,磨墨要慢。

3.发笔:

●用清水浸泡笔毫,把笔的胶质泡发。

●不要浸泡太久,以免笔管裂开。

4.掭笔:在砚台边上捻转笔锋,使笔锋顺拢。

5.洗笔:

●写完字后,用清水把笔上的余墨洗去。

●把笔放在毛边纸上吸去水分。

●把笔吊在笔架上晾乾。

二 执笔的方法:一般用五指执笔法

三 书写姿势:

1.坐姿:头正、身直、臂开(成 形)、足安。

2.站姿:头俯、身躬、臂悬、足开(站得稳)。:

四 笔锋的运用及笔势:

1.笔锋的运用:笔毫近尖处有一段半透明的部分,称之。

●中锋:笔锋在笔划的中央运行。

●侧锋:笔锋微侧於笔画的一边运行叫做侧锋。但不可使笔毫斜躺在纸上,否则就会形成偏锋,而成为败笔。

●藏锋:起笔及收笔时,笔锋藏在笔画中,起笔叫「逆锋」,收笔叫「回锋」。

●露锋:笔锋外露,大都用於笔画间和上下字间的承接。

2.笔势:运笔的方向。

●仰势:行笔时,使中段略为凹陷。

●俯势:行笔时,使中段略为凸起。

五 用具的摆放:

贰、文房四宝的种类及认识

一 毛笔:

1.毛笔的种类:

●硬毫笔:笔性刚健。如:狼毫、山马、牛耳毫、鼠须、山兔、鹿毛笔。

●软毫笔:笔性柔软。如:羊毫笔。

●兼毫笔:用硬毫、软毫集在一起,刚柔并济。笔性介於硬软毫之间。

如:长流、如意,适合初学的人使用。

2.毛笔的选择:一枝好的毛笔要具备「尖、齐、圆、健」四德。

●尖~笔毫聚合时,笔锋要能收尖。

●齐~将笔头沾水捏扁,笔端的毛整齐无不齐现象。

●圆~笔肚周围,笔毫饱满圆润,呈圆锥状,不扁不瘦。

●健~笔毛有弹性,笔毛铺开后易於收拢,笔力要健。

二 墨:

1.墨可分为松烟墨及油烟墨:

●松烟墨:是燃烧松枝取其烟,经过漂、筛,除去杂质,配以牛皮胶和香料加工制成。

●油烟墨:用桐油、麻油等植物油所燃烧之烟,加皮胶、香料而制成,黑色黑而亮。

2.好墨的特点:

●质细:指墨没有杂质,结构紧密。

●胶轻:墨中配入之胶质适中。

●色黑:墨色黑中透亮,有神采。

●声清:研磨或敲击时,声音清脆而不粗浊。

三 纸:

1.木浆纸:宣纸、棉质。

2.竹浆纸:毛边纸、元书纸。

3.宣纸:拉力较强、洁白、坚韧、耐久等特点。

四 砚:

又称砚台、砚池,砚的质地要细腻,才能发挥墨的效用。一般石质为主。

1.三大名砚:端砚、歙砚、洮砚。平时可采用台湾西螺所产的「螺溪砚」。

2.使用及保养:

●避免砚台表面磨损。

●书写完毕,将砚台上的残墨与墨渣清洗乾净。

●加上盖子,以防止污染。©

6.毛笔书法的九势什么藏峰露峰

落笔:凡落笔结宇,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 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

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之内。 掠笔,在于趱锋峻用之。

涩势,在于紧i战行之法。 横鳞,竖勒之规。

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1〕此文见载于《书苑菁华》卷九,题为蔡邕《九势八诀》,把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大部分内容续写在“九势”后。

后转载于《佩文斋书画谱》卷三,删去了“八诀”,题为《九势》。此文有认为不能肯定是蔡邕所作的,但更多的人认定文中观点出于蔡邕无疑,后人可能在文字上有增减。

近人沈尹默《论书丛稿》指出:“篇中所论均合于篆、隶二体所用的笔法,即使是后人所托,亦必有所根据。” 〔2〕肇:开始,发端,初始《史记・五帝本纪》:“肇十有二州,决川。”

自然:指自然界,自然事件。仓颉制文,就是由象形于自然事物而来的。

〔3〕阴阳:古代哲学概念,本义指日照的背向,后遂用以指两种对立的气。古代思想家把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如天、火,暑是阳,地、水,寒是阴)。

柳宗元《天说》:“寒而暑者,世谓之阴阳。”东汉盛行用阴阳对立统一哲学来解释天地万物的生成和变化。

如王充《论衡・自然》云:“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天地合气,即阴阳合气也。

书法既象形于自然,就要取法于大自然这种阴阳对立的统一,如虚实、刚柔、动静等,以造成书法形式的出现。 〔4〕形势:指书法之形体和态势,此处着重指态势即笔势。

〔5〕藏头护尾:指书写时点画两头藏锋画中,不露痕迹。为书写点画的重要方法。

藏头,笔尖逆落纸上,锋藏而行。护尾,全力收毫,回收锋尖,这样则力入字中,故云“藏头护尾,力在字中。”

这样才会产生“肌肤之丽”。 〔6〕肌肤之丽:喻指书法有人的肌肤一样的美感。

只有活着而充满生命力的人,才会有肌肤的光润美丽,力是书的灵魂和生命,故云“下笔用力,肌肤之丽。” 〔7〕势:本指势头、力量的趋向,形势。

此指书法的形势、态势。势以力为动因,运笔时采取一定的技法以取得这种势,如“欲下先上,欲右先左。”

“竖画横下,横画竖下”势一旦形成,就不可以上遏,故云“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遏:阻止、阻拦。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8〕奇怪:奇异,此指书法形态、形式的多样变化和丰富性。 〔9〕落笔:亦叫起笔,发笔,兴笔,引笔。

它是用笔法之一,指书写下笔落纸。结字:指字的点画安排和形势布置,即安排笔画、结构字体。

〔10〕映带:即照应关联,连带。 〔11〕背:背离相冲突,亦可谓之“乖”也。

〔12〕转笔:笔法之一,与折相对而言,一般而言,篆书圆笔多用之,即作书时笔毫左右圆转运行,在点画中行动时,是一线连续又略停顿,使断连之间似可分又不可分,以显出浑然天成之妙。 〔13〕左右回顾:指笔毫停顿处注意连续,因停顿是笔毫左右圆转的停顿,故以“左右回顾”注意连续,这样不使“节目孤露。”

节目:本指树木支干交接处的坚硬而纹理纠结不顺部分,此指笔画似断又连处。孤露:孤立的显露。

〔14〕藏锋:并非指中锋,可以用藏头护尾解释。此言“出入之迹”,即言起笔与收笔时的藏锋,起笔若左行,则先向右;至左行到收笔时,又退向右,可谓逆出逆入,将锋藏起,将力注入字中。

〔15〕藏头:此应指藏锋,即中锋。因释云“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电画中行”,若指“藏头护尾”之“藏头”,乃起头也,则不可如此释也。

圆笔属纸,指笔毫逆落藏锋后,顺势按捺下去,平铺纸上。 〔16〕笔心:为副毫包裹着的长锋,从根至尖,叫作笔心。

副毫,笔心外围的短毫或曰侧毫。电画:字的笔画的总称。

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则要求毛笔中锋。 〔17〕护尾:回锋逆收,藏锋画中。

势尽:笔势终尽。 〔18〕疾势:快势,迅疾之势也。

但此处所指快又非单纯的快,故云:“出于磔之中,又在竖笔紧内。”“啄”如“永”字右边第一画短撇,先是藏锋起笔,再折锋向右下作顿,转锋向左下力行,然后才迅疾锋利撇出。

“磔”即波画也,所谓一波三折也。第一折稍短,行笔略快,第二折稍长,放缓行笔;第三折快行笔,近出锋处,一按即收。

“”如“永”字竖画之出钩处,出钩前是蹲笔,然后才突然而起,有如踢脚之力骤也。 〔19掠笔:即长行的撇,如“广”字,“庆”字左下一撇,写长撇,初为竖笔,行至中途偏向左行;这是笔毫略按,使笔画变粗,然后作收,把紧行的笔毫略略放散,故谓“趱缓”,趱就有散走之意。

接着又是紧张收笔,这种笔势,才是法;又是紧收笔,故谓之“峻”,而在趱峻,峻两种笔法中,完成掠笔这长行的撇。 〔20〕涩势:谓克服阻力向前推进。

紧i战行:即紧张不停地战行。i:不停之意。

涩之含义,就是道险阻不畅通,故用紧张不停地战斗。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刷子当笔黄泥当墨的著名的书法家?

    刷子当笔黄泥当墨的著名的书法家? 颜真卿,黄泥习字。 颜真卿三岁的时候,父亲病死了。母亲只好带着他回到了外祖父家。 颜真卿的外祖父是位书画家,母亲也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他们

  • 姓林的资料,古代、近代、现代,天文学家,科学家,书法家,文学家,明星……

    林则徐 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

  • 宋玉刚《晨悟-变通》

    一、宋玉刚《晨悟-变通》 248 低头拉车不看路, 犟劲伴行傻牛犊; 不看前头沟与坎, 必然遭临人生输。 我们常说:低着头拉车,还要抬着头看路。否则,不是跑偏了方向,就有可能会栽

  • 刘林人物简介

    刘林人物简介 刘林 刘林,笔名周朝,男,1969年9月出生于河南太康,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中共党员。职业期刊人,传媒策划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