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说说“墨池”的来历
一、简要说说“墨池”的来历
少年王羲之练字后在院子中的池子里涮毛笔,年长日久,池水都被墨染黑了
二、“墨池”跟哪位书法家苦练书法有关?
我去过乌衣巷,那里是王羲之的故居,“墨池”跟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有关!
相传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笔砚处。
三、王羲之的墨池是真的吗?
是真的。
王羲之任江州刺史时(公元345-公元347),置宅于临川郡城东高坡,名曰“新城”(就在现在抚州市临川区的文昌学校里),宅内挖有生活用井和练习书法用的洗墨池。南朝文学家荀伯子的《临川记》和宋朝文学家曾巩的《墨池记》对此事也有记述。
曾巩钦慕王羲之盛名,在庆历八年专程去临川墨池遗迹凭吊,王盛请他为晋王右军墨池作记,于是曾巩写下了《墨池记》。名为《墨池记》,其实着眼点并不在池“,而在阐释个人成就并非天成,需靠努力,以此勉励学者勤奋学习,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高质量鸡汤文。
上面这张照片就是墨池,在江西抚州市临川区。“文革”的时候被毁了,这是2002年抚州政府引外资重建恢复的。
墨池,汉族民间传说故事,流传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相传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笔砚处。曾巩饮慕王羲之的盛名,于庆历八年(1048)九月,专程来临川凭吊墨池遗迹。州学教授(官名)王盛请他为晋王右军墨池作记,于是曾巩根据王羲之的轶事,写下了这篇著名散文《墨池记》。名为《墨池记》,着眼点却不在池“,而在于阐释成就并非天成,要靠刻苦学习的道理,以此勉励学者勤奋学习。文章以论为纲,以记为目,记议交错,纲目统一,写法新颖别致,见解精警,确是难得之佳作。
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国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方.
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四、王羲之的故事有些什么事例?
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国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方。
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王羲之练字专心致志,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吃饭走路也在揣摩字的结构,不断地用手在身上划字默写,久而久之,衣襟也磨破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他为人写一块匾在木板上写了几个字样,送去叫人雕刻。刻工发现字的墨渍竟渗入木板里面约有三分深。于是人们常用“入木三分”的成语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用它来比喻对事物见解、议论的深刻。
-
刷子当笔黄泥当墨的著名的书法家? 颜真卿,黄泥习字。 颜真卿三岁的时候,父亲病死了。母亲只好带着他回到了外祖父家。 颜真卿的外祖父是位书画家,母亲也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他们
-
姓林的资料,古代、近代、现代,天文学家,科学家,书法家,文学家,明星……
林则徐 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
-
一、宋玉刚《晨悟-变通》 248 低头拉车不看路, 犟劲伴行傻牛犊; 不看前头沟与坎, 必然遭临人生输。 我们常说:低着头拉车,还要抬着头看路。否则,不是跑偏了方向,就有可能会栽
-
刘林人物简介 刘林 刘林,笔名周朝,男,1969年9月出生于河南太康,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中共党员。职业期刊人,传媒策划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