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歌力作

怎么样推动近体诗改革,让它成为流行诗体?

时间:2022-06-04 04:14:34 浏览: 284 作者:笔墨纸砚网

这个问题很宏大:一是涉及改革一词,改革是个大词,这是个当今的最大话题;二是改革的目标很宏伟,要把诗词改革到超越现代诗及古代诗词的高度。改革的对象也很明确,推动近体诗改革。也就是说要把近体诗改革成为中国当今及未来的主流诗歌。我认为,这种所谓改革是有违历史发展方向的;也是违背文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的;也是不符合完美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情感及大众审美需要的。因此,完全没有必要去进行这种所谓的改革,而且,也是绝不会成功的。我想这个问题没有必要从理论上过多地论述,只提供一些事实依据就能把问题完全讲清楚。

一、近体诗也称格律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到唐代并最终成熟达至顶峰阶段的产物;是无数代诗人智慧成果的完美结晶;流传至今的许多精品诗歌多是格律诗。诗人们创造格律这种体式,是千百万人在诗词这个园地,日积月累辛勤耕耘的成果,并使之成当时和后世公认的艺术守则。因此,《格律诗》应该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品牌;历代优秀诗人的作品应该被尊为文化精品。

二、我们必须弄明白,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历史中,近体诗(格律诗)只是诗歌海洋中的最高的浪头之一,即使在唐代,许多诗人的作品,在数量上,格律诗也不是占主体地位的。尽管格律诗成为中国诗歌高地上的皇冠,耀眼夺目。无论哪个朝代,都未能让格律诗一统天下,今人如果要把格律诗改成独霸天下的诗歌品种,恐怕更无可能。

三、盛极而衰,是诗歌形式发展的固有的规律。由简而繁,由繁而简(更高层次);由弱变强,盛极而衰,这些都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我们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就是要用来指导实践,不逆天时,不违事理。唐朝人因格律诗的出现,把一代诗歌推向顶峰。随着杜甫、李白、白居易、王维等一代大诗人离世,唐代诗歌日惭式微。宋朝人很聪明,按理说他们应当站在前人的肩上,把唐代诗歌继续推高,但他们没有这样作,因为这样作的话,肯定费力不讨好。他们在继承前人渐次成熟的词曲的基础上,另僻蹊径,创造了宋词这个中国诗词文化高地上的又一峰巅。制作完善了一大批词牌,把词与音乐更好地结合起来,促进了诗歌的流行。产生了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一大批词家。同时,诗歌的创作上,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在理趣上下工夫,有别于唐人、唐诗,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以后,元代承宋制,别开生面,在元曲(杂剧、散曲)上下工夫,明、清代在继承古典诗歌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则致力于在小说、戏剧等方面拓展。纵观中国文学、中国诗歌的发生、发展,展现了一条清晰的道路:我们的前人们、历朝历代的文化先贤们,都是在批判性继承前人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锐意改革创新,创造出具有本时代鲜明文化特色的成果的。察观现今诗者,多人心浮躁,有几人能静下心来创作思考诗歌的未来和前景?

四、新诗(白话诗或俗称现代诗),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当今国家推行的、规范的现代汉语言及文字在诗歌领域的主体性代表。也是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中,继承古典诗词优秀遗产和传统,并使之发扬光大的新的诗体形式。新诗发展一百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因篇幅关系这里不细说,但凡60、70岁以上热爱诗歌的人,大体经历过新诗发展的各个时期的人,心里都是清楚的。近些年,古典诗词受到人们喜爱,尤其是中老年的喜爱,有其特殊的原因,他们大都经历过改革开放前文化的荒漠时期,对传统文化有一种自然的回归和怀念情怀;国学的热潮,影响一些年轻人对古典文化和诗词产生兴趣,这些都是好的象现。这当中格律诗尤其受到人们追捧,这种追求精美、追求名牌(格律诗就是古典诗词的著名品牌)是当今经济潮流对文化的影响造成的。格律诗会不会成为一种流行文化,她究竟能走多远,还有待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她绝不会成为当代诗歌的主流。至于对格律诗创作进行讨论,甚至争论还是必要的。比如采用什么韵书一类问题,以及格律诗的表现手法和内容上的创新甚至格律的宽严问题等;另外对初学者发表的作品,只要是基本要素合律,是否允许存在等问题都是可以讨论的。相对来说,学习和写作古典诗词还是很难的,最难的并不在格律这类形式的把握上,而在于写作者是否具备深厚的古典文学基础知识和素养,这不是一日之功。再者,诗词写作成功的关键,还是要看悟性和灵气的。当然把写作当成一种乐趣,当作一种高尚的娱乐,不为追求名利,这种态度还是可取的。热爱诗歌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写那种诗体。一般来说写新诗就没有格律的束缚,也不会有人说你平仄对仗的问题。写古风、民歌体、老干体、打油诗等等都是可以的。但有一条需要注意,不按格律的要求写的诗,就不要标注成格律诗。诗歌的灵魂是创新,诗体平等是文人的基本守则,第一个写打油诗的人,同样可以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地位。作为在自媒体上爱好写诗的人,更不应有门户之争,也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家各写各的,相安便好。

五、为了讲清新诗发展的问题,这里引用顾随先生的话作进一步说明。顾随先生学贯中西,对中国古典诗词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他于1940年代初在辅仁大学教授古典文学,在讲授《杜甫诗讲论》时他曾说道:“无论如何旧诗这种体裁已是旧的工夫,五言到宋朝便已不行。同是取火,由柴而煤而电气,此即工具之演进。在今日而以旧诗表现吾人思想感情,便如在美国烧玉米杆做饭,总觉不甚合适。诗由四言而五言而七言,其演进自有其不得已;由古文而变为白话,亦然。并不是因为白话比古文易懂,是因为白话表现的思想感情有古文所表达不出来的。今日用旧体裁,已非表现思想感情的利器。

顾随先生讲这段话,距今已达80年左右时间,我国新诗的发展,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开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虽遭多次文化劫难和文化怪象(八样板戏一诗〈小靳庄诗歌〉)的侵扰,仍艰难前行:诗人的队伍不断壮大,诗歌流派层出不穷,诗歌阵地不断扩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不可讳言,新诗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尤其近些年,在诗人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上,在诗歌创作的质量上,以及在诗歌如何关注现实生活,如何提高艺术表现力,如何贴近读者个性化服务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有些问题甚至引起社会诘难,引起人们对诗人和新诗的信任危机,这是应该引起社会重视的。中国诗歌是个百花园,除了新诗这个主体外,包括格律诗在内的各种旧体裁的诗词都应有一席之地。各类诗体并肩奋斗,共同发展,一定会迎接诗词园地百花争艳的春天。

最后,以清代诗人赵翼的一首诗结束答题:“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谢邀!怎样推动近体诗改革,让它成为流行诗体?

这个问题回答有点尴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近体诗?

喜欢诗词的人都知道诗有古体诗,近体诗和现代诗。

近体诗指唐朝以后,严格按格律而写的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五言绝句等。

它是因为字的声调(平仄)相错,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韵味独特。如果把它改变,就失去了近体诗独特的韵律。因此它不需要改变,该对仗的就应该对仗,该押韵的就应该押韵。

不能因为觉得麻烦,或者不会,不懂,不学,而去把近体诗变成“四不象”,那是一件“文化污染”。近体诗如一件古董,岁月越长久,越像一颗钻石散发瑰丽的光芒。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去传承,而不是去改变!

流行诗体又是什么?梨花体?枯燥无味的鹅毛体?……这些只是一些文字垃圾,不值一提!

不会,不懂,又不学近体诗的人,完全可以写现代诗,古风,打油,千万不要假充斯文,在毫无格律的诗词上标榜七绝,七律,五绝,五律,以及词牌名,让人贻笑大方!

欢迎大家来喷!

珍妮原创2019.3.2夜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征求诗词中有“红”、“赤”“彤”“绯”“胭脂”“丹”“炎”之类的词语的句子

    一、征求诗词中有“红”、“赤”“彤”“绯”“胭脂”“丹”“炎”之类的词语的句子 红: 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 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杜牧 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花退

  • 关于春节的诗句大全七言

    1. 关于春节的七句诗句大全 关于春节的七句诗句大全 1.关于春节过年的古诗句大全 1、《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

  • 表达心情失落的诗词

    一、表达心情失落的诗词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 杜秋娘〈金缕衣〉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司

  • 思亲怀旧的古诗

    一、思亲怀旧的古诗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