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歌力作

征一首诗词了

时间:2024-03-07 13:26:36 浏览: 48 作者:笔墨纸砚网

一、征一首诗词了

五律

人面桃花好,

多情却梦遥!

相逢于陌路,

折柳在灞桥。

爱恨知谁错?

悲欢惟自嘲。

原来一过客,

何事为魂销?

&

注释

人面桃花:【出处】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形容男女邂逅钟情,随即分离之后,男子追念旧事的情形。原指女子的面容与桃花相辉映,后用于泛指所爱慕而不能再见的女子,也形容由此而产生的怅惘心情。

灞桥折柳:也是典故。灞桥位于西安城东。唐朝时,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 有的还折柳相赠(折柳有惜别祝愿之意)。因此,曾将此桥叫“销魂桥”,流传着“年年伤别,灞桥风雪”的词句。用到楼主所说故事中理解为:一个爱,一个不爱;不爱的人终要离去,爱的人就算再留恋,也只能折柳惜别祝愿。陌路、灞桥也代指楼主所说故事的两个地点——马路、桥头 。

何事为魂销:何事为(他、她)销魂?魂销即销魂,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我原来只是一个过客,又为什么为他(她)销魂?

&

经历有些相似,感受或许有点相同!

不过以上是以男的视角去写,你是女的,就换了个角度,构思更独特,言情也委婉些。就像写自传小说,刻意把某些东西改了,只将现实经历影射其中!

如果你觉得第一角度好,就把第一句“人面桃花好”改为“恋上春光好”!

二、闲看灞桥杨柳,凄凉露冷风寒的意思

古诗句中常用章台和灞岸来代指柳。这灞桥看杨柳,借用古诗中送别时在桥边折柳意指依依惜别之情。闲看,指空闲过来观看。

整句在这里理解为,我又来到了曾经和你送别的地方,那时候依依惜别,你和我是那么的好,如今人去楼空,曾经的人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剩下的只是无处话凄凉的忧伤。

三、谜语 灞桥枯柳 打一 唐诗目

灞桥枯柳 唐诗篇目 垂老别 【枯柳是老垂柳,灞桥扣送别】

唐朝时,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好友东去,一般都要送到灞桥后才分手,并折下桥头柳枝相赠。久而久之,“灞桥折柳赠别”便成了特有的习俗。

四、请问灞桥在诗中都有哪些含义?

灞,bà灞河,水名,在陕西

五、“灞桥烟柳”知多少?

一、阅读示例

阅读下面的作品然后回答问题。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陆游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问题: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析:词的上片写的是秋天来到边城,鼓角声充满悲哀,首句一个“哀”字充分表达了词人对国土沦丧的惋惜与悲哀;词的下片由上片中的“凭高”和“此兴悠哉”过渡而来,全面表达了“高兴”的“兴”;整首词由“哀”到“兴”,反映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壮志。 秋夜怀吴中 陆游

秋夜挑灯读楚辞,

昔人句句不吾欺。

更堪临水登山处,

正是浮家泛宅时。

巴酒不能消客恨,

蜀巫空解报归期。

灞桥烟柳知何限,

分析:这首诗诗人是借思乡之情抒发自己不能为国尽力的恨;表达的是诗人希望朝廷能赏识自己,让自己为国尽力的愿望。

二、探究质疑

比较阅读陆游的《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与《秋夜怀吴中》时,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是‘灞桥烟柳’,为什么相同的意象却表现出了不同的意境呢?”的确,同是“灞桥烟柳”,《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表现的意境是“慷慨悲凉,同仇敌忾,壮怀激烈”,而《秋夜怀吴中》表现的意境却是“孟尝高洁,空怀报国,孤独哀伤”。

三、解疑突破 鉴赏诗歌需要具备抓意象的意识。具体地讲,就是要抓住意象,展开想象,再现诗人描绘的画面。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意象因为在古诗词作品中经常出现,已经被赋予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灞桥,位于西安东二十里,横跨灞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唐代西安的灞桥不仅是人们离开长安的必经之地,而且灞桥两边还有很多杨柳,于是灞桥便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之地。后来,人们又在灞桥旁设立驿站,送别亲人或好友时大多在这里分手,有的还折柳相赠(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代最为盛行),因此灞桥还被称作“销魂桥”。例如,李白《忆秦娥》中就有这样的诗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此外,“年年伤别,灞桥风雪”也是脍炙人口的唐代名句。由此可见,古代诗歌中的灞桥常常与离情有关。然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分析“灞桥”这一意象,断章取义显然是不对的。因为,分析“灞桥”这一意象必须从以下三点入手才能做到全面赏析。

1.看背景。

就是要结合作者及写作年代——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作者创作作品的年代,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风格分析诗歌。陆游的一生都怀着抗金救国的壮志。四十五岁以前,他长期被执行投降路线的当权派排挤。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就是陆游四十八岁这年,他接受四川宣抚使王炎邀请来到南郑,参加了九个月的从军生活。当时,南郑是抗金的前线,王炎是抗金的重要人物,陆游以为宋军终于可以收复关中,于是便写下了这首乐观、昂扬的《秋波媚》。然而,陆游辅佐王炎不到一年就被调离。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一直过着“似闲有俸钱,似仕士薄书。似长免事任,似属非走趋”的生活。《秋夜怀吴中》写于淳熙元年(1174年)陆游离任蜀州通判后,表现的正是当时国势不振的现实与他壮志难酬的心情。

2.看题目。

就是抓题眼。《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中的高兴亭在南郑内城的西北面,正对南山。当时,长安已经在金人的占领区内。南山,即秦岭,横亘于陕西省南部,长安南的南山是它的主峰。此时,陆游凭高远望长安诸山,奔赴沙场的热情自然是奔腾激荡,不可遏止。至于《秋夜怀吴中》中的“怀”字,透露出的显然是作者的绵绵思乡之情。

3.品语言。

就是抓住诗眼反复咀嚼。换句话说,就是要通过领略含义深刻隽永的字词,理解诗人炼字炼意的技巧。《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中,诗人击筑高歌,凭高酹酒,慷慨悲壮,一语“此兴悠哉”写的是收复关中成功在望的“兴”——南山之月,长安之月,已经推开层层的战争云雾,灞桥烟柳,曲江池台,这些美丽的长安景致一定多情地等待收复关中的宋朝军队的到来。《秋夜怀吴中》中,“挑灯”自然是说读书已经很久,表达的是爱不释手的意思;“句句不吾欺”,会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屈原——关心国家命运,指斥权奸误国,表现对因谗被逐的不满;“浮家泛宅”则显然要比“临水登山”更能表达诗人漂泊无依的凄凉;至于“更堪”“正是”等虚字的使用,更是道出了诗人已经不堪宦游而又不得不继续羁旅的苦闷内心。这样层层深入地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诗人陆游其实是在借思乡之情暗示朝廷中没有人赏识他的才能。(作者单位:山东临清市第一中学)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征求诗词中有“红”、“赤”“彤”“绯”“胭脂”“丹”“炎”之类的词语的句子

    一、征求诗词中有“红”、“赤”“彤”“绯”“胭脂”“丹”“炎”之类的词语的句子 红: 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 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杜牧 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花退

  • 关于春节的诗句大全七言

    1. 关于春节的七句诗句大全 关于春节的七句诗句大全 1.关于春节过年的古诗句大全 1、《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

  • 表达心情失落的诗词

    一、表达心情失落的诗词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 杜秋娘〈金缕衣〉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司

  • 思亲怀旧的古诗

    一、思亲怀旧的古诗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