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体诗作,会拉低诗的标准吗?如何解决他们只讲格律不讲意境?
“假如你没有写过老干体诗词,只能说明你水平还不够”。
记得在数年前,我跟晚报的一位编辑聊天,调侃地跟他说:“你的版面,怎这么多的老干体了。”起文那句话,就是他的回复。尽管是开玩笑的成分居多,但从他的角度看,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作为大报,他们的约稿对象,自然非泛泛之辈。
一直以来,“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都是传统媒体选刊诗词的一项标准。相反,他们从来都没有要求过,作品一定要符合诗词传统审美哲学和符合诗词传统创作技法。尽管后来有所改变,但对那些执着要说“诗家语、词家话”的作品,也通常是以1+1的形式,用“外一首”的身份刊出。
因而,在我认为的当代诗词大家当中,还没有那位不曾写个类似“老干体”般的诗词。毕竟,活在体制之内,难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但我从来都不认为,因为有这类诗作的存在,会拉低他们的诗词创作水平,或拉低诗词的创作标准。
“老干体”也好,“网络体”也罢,都属于较新的名词,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大抵都是指向一些不依传统审美哲学和传统创作技法而写的诗词,而“老干体”则可能多了个歌功颂德的标签。
如果是以这个作为标竿,那这也不是当代的专利。如古代臣僚奉皇帝之命所作所和的应制诗,就颇为相似。唐代的大诗人,也没有几位不曾写过这类诗作的,包括写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杜甫,不妨摘两首:
同样,我不认为因为有这些诗作的存在,会拉低杜甫、王维的诗作水平,更不认为会拉低唐诗的水平或标准。
当下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越来越多,从而也带动了诗词的写作热。其中大多数作者都因为未受过专业的诗词创作基础训练,对传统诗词的创作方法缺乏了解,所以写得不太专业。出现了诸如“网络体”、“老干体”这类诗作,这很正常,无可厚非。即使有一些作者将写诗词,对对联仅仅是作为一种休闲消遣,其亦不失为一项健康的值得鼓励的群众文化活动。
至于如何改变这种现象?我倒认为不需要刻意去改变些什么,更不应用歧视的眼光看待。如果觉得自己走的专业路线,那就坚持下去,做好自己,把自己的创作问题解决好就行了。
话说回来,即使在当下的专业领域,有意境有意蕴的佳作又有多少?前段时间我便写过一篇文字,认为当下的诗坛,已经不是一代不如一代的问题,而是面临着很大的断层。
诗词创作本身就是一场自我人格完善的修行。专业诗词创作者不妨多一点包容,多一点人文关怀。
别担心,就正如街头足球不会拉低国足水平一样,他们既不会拉低你的创作水平,也不会拉低诗词的创作标准。
对于这个问题要摆正了心态,老干部退休后搞起詩词的创作,能在有生之年抒发感情,做自己喜欢的事,发扬自己的爱好和长处,这本身就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至于写得詩词只讲格律不讲意境,不是老干部的问题,而是所有的写詩者都要面对的问题,这也是个詩词写作的共同问题。
第一,老干部写詩肯定是一个好事,说明此人还是有一定的艺术素养,退休后又操爱好之道,每天都要吟诗作对生活自然丰富多彩,把晚年的生活过得红红火火,何乐而不为呢?
写詩的爱好总比去打扑克齐吵乱嚷的强,比打麻将噼里啪啦的强,写詩很是文雅,有儒雅之风,对于修身养性大有益处。
第二,关于意境的讨论由来已久,所有的写詩人要共同面对的,不能光指老干部写詩的意境问题,不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那样就戴上了有色的眼镜来看了,要全面的分析一下,不能像苏轼所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片面的看这个问题,就会与真实有悖而驰。
第三,中国的古诗词就应该发扬光大,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老干部,而是所有的炎黄子孙,如何去做好这件大事?是个很重要的命题。
谢谢悟空问答平台!谢谢大家的鼓励支持!
-
征求诗词中有“红”、“赤”“彤”“绯”“胭脂”“丹”“炎”之类的词语的句子
一、征求诗词中有“红”、“赤”“彤”“绯”“胭脂”“丹”“炎”之类的词语的句子 红: 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 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杜牧 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花退
-
1. 关于春节的七句诗句大全 关于春节的七句诗句大全 1.关于春节过年的古诗句大全 1、《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
-
一、表达心情失落的诗词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 杜秋娘〈金缕衣〉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司
-
一、思亲怀旧的古诗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