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艺术 > 艺术要闻

为什么大艺术家都是科学家?

时间:2022-12-11 18:01:15 浏览: 39 作者:笔墨纸砚网

众所周知,科学和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不同的两个方面,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着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科学追求普遍化的、高度概括的客观知识,这同以情感想象为特征,以把握和再现客观世界的文学艺术,可谓大相径庭。

通常,科学家善于逻辑推理,艺术家擅长形象思维。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科学家和艺术家似乎各自占据着一个互不相干的“独立王国”,然而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却越来越真切地感到:科学和艺术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相反倒常常奇妙地相互交融、相辅相成乃至交相辉映。

事实上,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它们源自共同的基础:人类的创造力。无论是科学概念还是艺术形象,都是现实的概括、反映或再现。

科学与艺术之间的“神秘联系”

美国洛杉矶市的生化学家罗伯特·鲁特·伯思斯坦,长期以来一直探索着科学与艺术之间的“神秘联系”。最近,这位科学家完成了对古今150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和艺术家的传记的研究后称:爱因斯坦和毕加索、巴斯德、伽利略等科学家有着众多令人惊异的“共同点”——几乎所有的大科学家或大发明家,同时又是艺术家、诗人、音乐家或作家。

历史上“艺术化”的科学家实际上比比皆是。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一个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牛顿也是位艺术家,尤其擅长写诗。伽利略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而且还是位文笔犀利的文学评论家。开普勒是位音乐家。而集画家、雕塑家、药物学家、天文学家、武器制造家、发明家于一身的达·芬奇,既是个“科学化”的艺术家,又是个“艺术化”的科学家!

物理学是最为抽象的科学之一,然而当代物理学家中的“艺术人才”数不胜数。默累·盖尔·曼思是个诗人,维克托·威斯考柏弗是位钢琴家,罗伯特·威尔逊是位雕塑家,他们都异口同声地宣称: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艺术上,解决问题的“过程”却是大同小异的。

数学家拉尔夫·阿贝拉姆则深有体会地把音乐称作硬科学的“伟大导师”。他解释说:音乐能训练人的心灵。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确信:想象力对科学工作者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因为科学并非干巴巴的数字或无声的逻辑,而是对未知物内因和外因的一种观察。无疑这需要非凡的想象力。实际上,科学研究本身便潜在着奇妙的艺术因素。如果科学家能动用自身的“艺术细胞”,充分调动直觉、想象等艺术思维方式并有意识地利用艺术美感、节奏感以及和谐感,科学成果肯定将更富创造性,数量上也会成倍增加。科学家和发明家总是在他们通过复杂的逻辑推理或经复杂的实验取得数据前,便早已想象出一个简洁、崭新又生动的“现实”来了。

建议在中小学将艺术作为主课

人的想象力如何培养?主要通过艺术的熏陶。艺术可以帮助我们知晓如何感觉、排列和理解这个抽象的世界。在美国,已有不少科学家对以语言和科学的学习为重点的传统基础教育法表示怀疑,他们指出:仅仅将数理化和语文、外语作为“主课”的中小学教育,势必限制学生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类型,人为地缩小孩子们的思维空间。他们建议在中小学将艺术作为主课——当然不是教授艺术史或艺术理论,而是把艺术课当作一种训练观察力的方法,为的是让学生们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世界。

当然,科学家并不是非要也是艺术家,但他在进行科研工作时,必须同时兼有艺术家的气度和思维方法。

有趣的是:科学“艺术论”并非新一代人的创新。其实早在187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第一位获得者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也是位诗人)便说过:“对一位优秀科学家来说,丰富的想象力比其他任何素质更为重要。”法国小说家福楼拜在创作《包法利夫人》时也曾预言:“时代的前进将使艺术越来越‘科学化’,而科学越来越‘艺术化’!”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刘兵说,科学与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互渗透,是出现在科学与艺术分化之后。当科学和艺术各自形成了自己的研究、创作方法以及独特的观念和理论之时,科学家和艺术家对于来自对方领域的方法和观念的借鉴,便彼此间形成互相渗透和启发。无论是科学还是艺术,都是人类认识世界、认识自身的不同方式和不同途径。虽然彼此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在本体论、自然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意义上,两者又有着相通的关联。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