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笔墨纸砚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书法 > 书法观赏

书法作品展览,欣赏后的感想600字

时间:2023-08-18 03:06:43 浏览: 51 作者:笔墨纸砚网

书法作品展览,欣赏后的感想600字

要点:首先描写参观展览的展馆,再叙述自己和书法的渊源,然后通过此次参观对书法的感悟有了升华,最后总结收获发现不足。

正文:

本次在上海博物馆主要参观了历代书法作品展览馆,可称之为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正如展览馆入口的前言所述“中国的文指卖字是依指事,象形等法则构成的单体语言符号,书法则是运用毛笔为工具的一种藉线条表现汉字的艺术。”

不可否认,中国汉字的书写方式随着社会文明的进程在不断地改变,但藉用毛笔书写的中国汉字从笔法、字法到章法,都是非常讲究的,所以它始终是最具美感和艺术感的。

我的家乡是绍兴兰亭,从小就开始上书法课,从开始握笔,到书写横竖撒捺,再到书写大歼整个汉字,最后能勉强完成一幅作品,经历的时间是六年,我对书法的情感也从一开始的新奇经过一段时间的厌烦最后过渡到了喜爱。

但是那时候对书法作品和书法家的了解仅限于唯仿逗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和王羲之等人。

如今,经过书法鉴赏课上老师的一番讲解和本次上海博物馆的参观,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书法作为一门艺术远不止我所了解的那样单一的。

首先书法分成篆、隶、草、行、楷五种字体,而五种字体下各位书家的字又各有特色,形成了丰富的流派。其次书法艺术是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进步的,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和风格,而风格是多样性的。

例如隋代书法参杂变化,奇正相生和略带草隶笔意的楷书为特点,宋代书法则是以表现主观意趣为主要特征,元初书坛,赵孟顺提倡尊崇古法,承袭晋唐之风,形成端庄朴厚又流利洒落的书体。

本次上海博物馆之行我收获颇丰,不仅见识到了许多著名书法大家的作品,还了解了各个朝代不同的书法特点和风格。但由于对书法了解不多,鉴赏能力较差等主观因素,对于此次历代书法欣赏只能做以上浅显的感想。

  书法是人的衣冠仪表,是才能风度的象征,早蠢樱中国人都希望写得一手好字,字如其人,文章华国,书法华身,书法是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门艺术。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

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穿着汉唐服装

,舞出时代风采” 。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陆丛

  杨振宁在《中国文化与科学》中说:“我有一个朋友,熊秉明,是一个书法家、画家、雕塑家,又是

一个美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他写了一本已经一版再版的书,叫做《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书中这样

说:“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哲学;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书法。”他之所以这样讲,就是因为书法最

能够体现这个抽象化、浓缩化的精神。”

民国大书法家沈尹默说“学书十年,当有小成”,隋代智永禅师学书法四十年不下楼。

学习书法,路是很长档启的,多临帖习字!

熟读书法史,遍览古代经典作品,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对于什么是书法才会有一个比较正确

的认识。

多读书,宋代黄庭坚说“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如何去俗,就要多读书,提高自己的学养

和内涵,书法到了高阶段,写的其实是思想,是气质,是情绪,是一种精神和人格修养的表达。古代大

书法家一般同时也是大学问家。

 

     20世纪50年代中期,当毕加索在海边见到一位中国朋友在沙滩上写中国字时,他被那奇妙组合成汉

文字的抽象线条所吸引,他说:如果我生在中国,我想我将成为一位书法家而不是画家,我希望去写我

的画。”他还说:“艺术都是共通的,如果你用文字写一幅画,你也可以去画一首诗。“此后,他的寓

所中挂起了书法作品,表明他对东方抽象线条艺术的心悦诚服。

书画非小道,世人形似耳。出笔混沌开,入拙聪明死。求解释!

书画究竟是“小道”还是“大道”,历来就是有争论的。我们不妨多看一下对这个问题的不同阐述。

绘画方面,阎立本曾以做画师为耻;书法方面,从东汉赵壹的《非草书》开始,类似“书为小道”的论述便屡见不鲜。比如孙过庭在《书谱》中就曾说:“然君子立身,务修其本。杨雄谓:诗赋小道,壮夫不为。况复溺思毫厘,沦精翰墨者也”!唐太宗说得就更直接了:“书学小道,初非急务,时或留心,犹胜弃日。”(李世民·《论书》)

在另一些阐述里,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又往往被赋予极高的地位。比如,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开篇便言:“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符载看到张璪做画直接感慨说“观夫张公之艺非画也,真道也。”(唐·符载《观张员外画松石图》)张怀瓘在《六体书论》中说书法“其趣之幽深,情之比兴,可以默识,不可言宣。行唤搭亦犹冥密鬼神有矣,不可见而以知,启其元关,会其至理,即与大道不殊。”类似之论,不胜枚举,而其中以画家石涛说得最为直接:“书画非小道,世人形似耳。出笔混沌开,入拙聪明死”。

其实,深入思考,我们不难发现三点。其一,那些将书画视为“小道”的理论阐述更多的是从儒家思想的立场出发。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作为“艺”的书画在正统的儒家思想系统中并不是最重要的,因而自然不能成为君子立身的全部。但视为小道亦只是论述的角度不同而已。同是从儒家思想出发,项穆在《书法雅言》中写道:“法书仙手,致中极和,可以发天地之玄微,宣道义之蕴奥,继往圣之绝学,开后觉之良心,功将礼乐同休,名与日月并曜。岂惟明窗净几,神怡务闲,笔砚精良,人生清福而已哉!”其二,无论是孙过庭、李世民、康有为,还是其他视书画为小道者,在档拿书画方面的成就都是有目共睹的。其三,书画在这方面的“遭遇”其实和中国其他艺术颇似,比如,文学在曹植那里是“经国之大业”,在扬雄那里便成了“壮夫不为”的“小道”。这也许正是中国人艺术观念的绝妙之处。

在我看来,“小道”与“大道”之争实际上“无争”。这些看似不同的阐述恰恰进一步说明,在中国艺术家看来,书画绝不仅仅是一般的技艺,简单的“能写会画”是不能称之为“书法家”和“画家”的,唯有将书画创作与道相通,并以之悟道,方为“真书”、“真画”。

在当代人的书画美学著作中,曾经给我很大启发的是熊秉明先生的《中国书法理论体系》和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他们的观点,也让我更坚定了自己的立场与思考。熊先生以简明的语言将玄奥的理论观点进行了系统化的阐释,他的理论出发链哗点是审美的哲学基础,最终指出“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透过书法,我们可以最好的理解中国文化,走进中国文化。

“朝闻道,夕死足矣。”中国的书画家可以在笔墨情趣中体道悟道,实在是一种幸运。只是,今日有多少书画家能够真正懂得并且珍惜这份幸运呢?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 米芾与苏轼是什么关系

    米芾(1051-1107),北宋著名书法家、书画理论家,鉴赏家毕虚枝、收藏家。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时人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自号鹿门居士。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

  • 王羲之的简历

    一、王羲之的简历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乱稿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 杨凝式是哪个朝代的

    一、杨凝式是哪个朝代的 杨凝式(873年-954年),字景度,号虚白,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末五代时期宰相、书法家,门下侍郎杨涉之子。 唐昭宗时进士,官秘书郎,后历仕后梁、唐、晋、汉、

  • 最早统一汉字的书法家是谁

    最早统一汉字的书法家是谁 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汉字甲骨文.汉字的类型有小篆,隶书,楷书. 我国古代的书法家 书圣:王羲之 宋四大书家:苏黄米蔡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