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正 、草 、 隶 、 篆的合称
书法中正 、草 、 隶 、 篆的合称为“四体”。
中国书法习惯上分为正、草、隶、篆四体。正书不仅指楷书,还指魏碑。草书则包括章草,今草,狂草,行书。隶书的草化称为章草。楷书的草化称为今草(小草)。以唐代孙过庭的《书谱》为之代表。在今草的基础上将点画连绵书写,笔势相连而圆转,字形狂放多变,这样的字体称为狂草(大草)。以张旭、怀素等为代表。 介于草正之间的则是行书(后单独成为行书字体)。隶书产生于秦末汉初,开始主要用于抄写公文,以求简便,后来也用于书写碑刻与摩崖石刻。 篆书则是甲骨、钟鼎、石鼓及小篆的总称。
后来书法发展成篆、隶、草、楷、行五体。这样,对书法字体的合称既可以称“四体”,又可以称“五体”。
-
历代王朝使用过的字体有篆书、隶书、燕体、楷书、草书、宋体、仿宋体、黑体等。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
-
学习篆书的选帖问题,我认为有两种选法: 1、选秦篆,主要以李斯、赵高作品为代表的小篆,但秦篆没有墨迹的,只有刻石的拓本,如李斯的《泰山刻石》、《会稽刻石》和《峄山刻石》等,初
-
米芾(1051-1107),北宋著名书法家、书画理论家,鉴赏家毕虚枝、收藏家。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时人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自号鹿门居士。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
-
一、王羲之的简历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乱稿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