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美术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什么
一、宋代美术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什么
一、宋代绘画的社会主流思想是“理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宋代工笔花鸟画受理性美学思想的影响。
郑午昌在《中国画学史》中说“宋人善画,要以一‘理’字为主。惟其讲理,故尚真。”理学不仅影响了宋代的文人士大夫,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宋代绘画写实性风格的形成。理论家邵雍曾提出要“以物观物”。就是一切要从“物”本身去认识“物”,不带主观好恶,非常重视对“物”的细致入微的观察。“理学”思想深深的影响宋代绘画。在宋徽宗的影响和带领下,宋代院体画更充分地体现了“写实性”手法在工笔花鸟画中的运用。
2、“理学”思想是宋代的主流思想,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当然也对世人的绘画审美意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受理学的“写实性”思想影响的原因
1、宋代艺术的巨大创造力以及文化对社会各阶层的影响。
宋代的院体画风继承了前人以形写神,注重形似逼真的美学观念,在思想情感表达和状物写实上也达到了特有的和谐。宋代的宫廷艺术家创造了一个“写实”绘画的高峰时期。在以形为贵的发展过程中,宋代工笔花鸟画以精致入微,塑造典型,以形写神的独特形态屹立于中国绘画史,也把“写实性”绘画语言推向了历史的巅峰。
2、绘画材料的进一步发展改进,绘画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宋代工笔花鸟画基本上是在绢上作画。绢与纸相比:绢能够多层敷色、皴染、正反面用色用粉而不会损坏画底,更加适合比较深入细致的描绘,符合宋代工笔花鸟画“写实性”在用墨敷色上的要求。
二、请问怎样看国画
您好!
很荣幸为您解答:
“六法”是南北朝时期生活在南齐时代的著名人物画家和美术理论家谢赫提出来的,谢赫擅长肖像画和仕女画,据载他训练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默写功夫,但是,他在中国画史上的地位,主要还是取决于他在理论方面的贡献,他的著作《古画品录》,初步奠定了中国画理论的完整体系,提出了品画的艺术标准——“六法论”。
“六法”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摸写六个方面。
三、绘画的内容
中国画与西洋画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还表现在其艺术手法、艺术分科、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工笔就是用画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而写意呢?相对“工笔”而言,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到。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
从艺术的分科来看,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而中国画中的畜兽、鞍马、昆虫、蔬果等画可分别归入此三类。
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常常称作“远近法”。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局限,摄入镜头的就如实照下来,否则就照不下来。中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机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
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间气不可断,住笔不可轻挑。用笔时力轻则浮,力重则饨,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古人总结有勾线十八描,可以说是中国画用笔的经验总结。而对于用墨,则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型体,烘染气氛。一般说来,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用墨还要有浓谈相生相融,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要有最浓与次浓,淡要有稍谈与更淡,这都是中国画的灵活用笔之法。由于中国画与书法在工具及运笔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人早有“书画同源”之说。但是二者也存在着差异,书法运笔变化多端,尤其是草书,要胜过绘画,而绘画的用墨丰富多彩,又超过书法。笔墨二字被当做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它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中国画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讲究,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粉未,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敷色方法多为平涂,追求物体固有色的效果,很少光影的变化。
中国画一般特点
要想简明地用几句话回答以上的问题并不容易。传统的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适应中国的文化土壤而生根开花,在立意、构图、技法和程式化的表现诸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也正是目前国画理论家正在讨论总结的问题。这里试举数点。
一、首重立意胸有成竹- -中国画的构思
中国画创作,以立意为先,许多绘画理论家都首先强调这一点,不管是画山水、画人物、还是画花鸟。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有一段关于六法的论述: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大意而归乎用笔。他认为立意在完.画中才能有变态、有奇意。
宋代以画梅花著名的华光和尚,法号仲仁,传为华光著作的《画梅指迷》中,有一段画梅全决, 开头就是画梅全决,生意为先。到了清代的方薰,著有《山静居画论》.在这里也强调了立意与作画之关系,他说: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他认为平庸者作画必平庸,俗气者作画也俗气,因为缺乏画家最宝贵的立意,所以作品平庸。
意人利文艺复八时期的画家达·芬奇,也有近似的近在他曾说:一个画家应当描绘两件最主要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图。这与我国晋代人物画家顾消之所提出的巧密于精思是十分一致的。
意是从哪里来的?一是画家对现实生活的丰富体察、创作经验的充分积累;另一点便是画家本人的修养,这样在创作之先,画什么,怎么画,在头脑中形成了成熟的构思。
宋代画家文与可,别人称赞他胸有成竹,即在他没有落笔画竹之前,头脑中已经有了竹子的形象,在胸中、笔下跃跃欲出,这时便能落笔而就。'胸有成竹遂成为我国赞誉善于计划安排事情的成语。
在张彦远提出的立意之前,南产时代的谢赫即有'创意、'明意之说。创意之画,不落陈套,用意精当,借景以生境,笔少而意多,在这一意义上讲作为一个画家,不仅要在平时注意练笔、锤炼个人的表现技巧,更为重要者,还要认真地加强练意之功。很多习画者,常常只是注意在练笔上下功夫,而忽略了练意,这是值得注意的。
二、以线造型以形传神——中国画的造型规律
中国画是以线存形的,通过线勾出轮廓、质感、体积来。德国的诗人歌德称美术有用光表现得神态活现的那种本领,说明西洋画用光为造型手段之一。但中国画主要是以线为造型之基础,这就使中西绘画在造型手段上有明显之分野,但这并非说西洋画完全排斥用线,而是说光可以作为绘画的主要语言而用于绘画的。法国的罗丹曾经强调过:一根规定的线通贯着大宇宙,是说造型艺术从宇宙如何分割出来的问题,也并非以此作为绘画的主要表现手段来看待。而中国画无论对山水的破线或是衣服的纹线,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线型,巧妙地描绘着各种形象。
以形写神是晋代画家顾恺之的一句名言,从而确立了中国艺术神高于形的美学观。它与纯以抽象性为高的近代欧洲美学观具很大的区别,即画人不仅仅于形似.还要升高于神似,画出人的精神面貌,不停止于外形之模拟,不拘泥于自然之真实,这一论见为艺术家建立起艺术应竭力企求之高度,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历代出现许多传神写照的佳作,成为指导绘画的一个重要准则。
三、多点透视 计白当黑——中国画的构图法则
中国画既用焦点透视法,也用散点透视法,既有严守真实的画面空间和布白.也有打破真实按构图需要而平列的空间和布白,这样就使物象在画面出现时,可以按实物在画面上的艺术需要.伸长或缩短变化其形象,更换其位置。一株低于视平线的牡丹花.也可架高于祝平线之上,而取得透视的最佳效果。
中国画在空白处尤其注意经营,常常借用书法上的计白当黑.即没有画面的部位要象有画面的部位一样作认真的推敲和处理。
四、随类赋彩色彩相和- -中国画的色彩法则
中国画的色彩,不拘泥于光源冷暖色调的局限,比较重视物体本身的固有色,而不去强调在特殊光线下的条件色。画那一件物品,就赋予那一件物品的基本色,达到色与物、色与线、色与墨、色与色的调和。
五、情景相生气韵生动- -中国画的意境
中国画要求笔与墨合,情与景合、现实中无限丰富的景象,绘画家以强烈的形象感染力。画家凭借着这种感受,激起描绘这些景象的激情,于是作品作为情景相生的复写而重现,使情景交融在一起。
至于气韵生动,即是画家所创造的艺术灵境,不同于一般的写生画,应成为富有生气,新鲜而活泼,有诗一般的韵味,使观者神往无穷。如果没有表现出如此生动、如此韵味丰富的内涵,当然,就不能给予人这一些感受,而达不到中国画富有引人入胜的意境。
六、诗书画印纸笔- -中国画的独特形式
可以说只有中国画,才有题字盖印的做法,不仅文人画,可以显示其诗、书、画三绝之长,即是一般的画作,也总要题字盖印,这样才有传统艺术的浓厚风味。
题字和诗句,可以提高或补充观者对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也丰富了构附的变化,起到互相衬映,互为显彰,点缀与平衡构图的多方面作用。
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之性能,也决定着中国画的特色。中国画是运用绢和纸作画,特别是生宣纸的出现,更加发挥了笔趣和墨彩。宣纸的渗性,毛笔的尖锥,使得笔锋无穷变化,产生出奇妙的效果。同时形成了各种效法和描法,画法和笔法。
答:中国画内容
中国画(亦称国画)是我国特有的画种,由于民族性格、历史文化传统、审美以及绘画材料和工具的不同,经过无数画家的努力形成的、带有民族特色的画种,是世界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中国画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简称中国画。
2中国画的工具有哪些笔、墨、纸、砚。
3中国画从题材上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类,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为工笔、写意两种
4中国画讲究形式美,要求作品有“型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同时还十分重视用笔、用墨,构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画面空白的运用独具特色。中国画强调诗、书、画、印所构成的完美的艺术整体效果。
5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中国画用墨有“墨分五彩”之说,即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
从笔含水分的多少,又有干湿之分,归纳为:干、湿、浓、淡四个字。
关于墨的方法有蘸墨法、泼墨法、积墨法
6中国画用具:生宣纸、毛笔、衬纸、笔洗、调色盘、书画墨汁、国画或水彩颜色。
7中国画中的笔法:中锋、侧锋、逆锋、顺锋。山水画的笔法:皴、擦、点、染。
8中国画的用笔主要以下几个方法:中锋、侧锋、逆锋。此外,还有藏锋、露锋、散锋聚锋等多种用笔方法。
-
历代王朝使用过的字体有篆书、隶书、燕体、楷书、草书、宋体、仿宋体、黑体等。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
-
学习篆书的选帖问题,我认为有两种选法: 1、选秦篆,主要以李斯、赵高作品为代表的小篆,但秦篆没有墨迹的,只有刻石的拓本,如李斯的《泰山刻石》、《会稽刻石》和《峄山刻石》等,初
-
米芾(1051-1107),北宋著名书法家、书画理论家,鉴赏家毕虚枝、收藏家。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时人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自号鹿门居士。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
-
一、王羲之的简历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乱稿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